“是!”
說完,唐恪便翻閱起來。
一邊的李崇光十分好奇,想看又不敢看。
“無妨,李卿,你也看看。”
“是!”
兩人越看越震驚。
原來金國的幾大漢人家族,早就投降大宋了。
原來上京已經血流成河,完顏宗翰被完顏宗望擊敗,已經不知所蹤。
原來時家和韓家正在說服完顏宗望投降歸順。
兩人越看越心驚,這幾個月他們只當是先屯兵在此,待到開春再尋時機北上,沒想到局勢已經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
趙桓在一邊喝茶不語。
等待兩人看完,趙桓道:“看完了?”
“回陛下,看完了。”
“看完了有什麼想法?”
一邊內心有些小膨脹的李崇光連忙道:“陛下,蠻夷無父無母,不尊王化,不知禮義廉恥,非人也,當斬草除根。”
唐恪道:“陛下,金賊大勢已去,無需多慮,若要平復這舊遼之地,當廣開商路、興辦私塾,施以王化,二十年之後,便再無蠻夷。”
果然,這出身不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則不同。
就說唐恪,江浙唐家出身,書香門第,豪門大族。
在對待治理金國的問題上,採用的基本是軟手段。
事實上,他是不想動遼地漢人家族的利益。
因為時家和韓家,和他唐家是一個階層的,階層是很難被判自己的利益的。
但李崇光就不一樣了,這人是從底層爬起來了,大宋帝國軍事學院第一代畢業的軍官學員。
出身寒苦,是當年趙桓親筆點的優等生。
而且趙桓還有另一個身份,帝國軍事學院的山長。
論輩分,皇帝是李崇光的老師。
從底層爬起來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做事夠狠!
不然上層的通道,根本沒有任何機會。
李崇光就是這樣的人,北伐金國,他的軍隊殺的人是最多的。
瀋州城一半的金兵是被他的軍隊殺掉的。
可以說,才剛剛三十歲的李崇光,是站在無數白骨之上,一步步踏過來,才有資格被趙桓召見的。
趙桓找李崇光來,讓他看到皇城司收集回來的那些高階機密,只有一個目的:讓他對遼地的漢人大家族斬草除根。
這是一種權力的制衡。
皇帝想要在這裡大開殺戒,但又不方便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