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讓人覺得,皇帝已經忍受太宰到了極限,未免令人寒心。
而真正老謀深算的政壇高手則一語道破了皇帝的心思:以徐處仁為代表的新的利益集團正在空前膨脹。
這股新的力量,正在開始干涉當今太子的人選。
皇帝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動徐處仁,是正好趁著矛盾都在金國。
而接下來,無數人都在猜測,誰會頂替徐處仁的位置。
最有希望接任太宰之位的是參知政事、商部尚書唐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唐恪幾乎是大宋商貿改制的第一執行人,他對大宋這十年的改制功不可沒,且暫未涉嫌與徐處仁的貪汙。
無論是從威望還是政績來看,都應該是唐恪。
且這一大堆攤子,也只有唐恪能扛得起。
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太宰之位非唐恪莫屬了。
但任命很快就出來了,新的太宰並非唐恪,而是年紀輕輕的海軍大臣虞允文。
虞允文今年才多大?
才二十七歲!
一位二十七歲的帝國首相,將接過徐處仁的擔子,掌管大宋的行政執行。
這個國家的領土是世界之最。
這個國家的風俗各異。
這個國家的人口是世界之最。
大宋的商貿還在飛速增長,對外的滲透,如同餓狼對羊圈的飢渴一樣。
無數的商人露出了獠牙,準備撕開血肉。
大部分規則在被打碎,又在野蠻地重塑。
在矛盾中撕扯,在鮮血中成長。
而這一切,都將交給一個二十七歲的年輕人。
這是一次足以載入史冊的權力交接。
所有人都震驚皇帝的決策,無法揣摩深宮中官家的聖意。
在權謀家們看來,這是一步最失敗的棋。
魯莽、衝動,不守權衡規則。
在元帥剛剛過世,前線軍心不穩的時候,貿然罷黜宰相,必然造成內部動亂。
若是內憂外患,大好的格局,很可能會瞬間崩塌。
喜歡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請大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