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的李秋娥也不無擔憂道:“趙官人,我以為,當先盤下一個鋪口就可以了,畢竟,我們剛開始。”
趙桓當然知道他倆的擔心,也理解他倆的擔憂,便道:“不必,先盤下五家,我們種的東西並不能申請專利,到時候生意好了,肯定會有很多人來種植,我們應該能賣多少就賣多少,先把永樂糧鋪的聲譽打出去!”
李秋娥和葉崇對視一眼,也不太相信紅薯和土豆開賣後,生意會特別好,至少不會像趙官人以為的那樣。
但趙官人卻對紅薯和土豆非常自信,他把牛家村的田都報下來了,而且還僱傭了不少人。
萬一賣不動,就基本上陪完了。
趙桓下馬,走到田裡去看了一轉,表示很滿意。
這些田他也想好了,專門種紅薯和土豆,反正那種作物生命力頑強。
冬天的時候就搭大棚,宋代民間是有搭大棚的技術的。
在帛上塗一層油變得不透氣,被外界陽光照射後,不容易散射,這項技術,從秦朝開始發端,到宋朝已經比較成熟了。
趙桓做這件事,並不是為了賺錢。
他是皇帝,靠種田賺錢能有什麼用?
改制分為三種,一種是自上而下的,一種是自下而上的,還有一種是雙向的。
朝廷現在被趙桓逼得自上而下改制,但畢竟朝廷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組織,要將事情落到實際處是非常難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朝廷能做的是把控宏觀層面,制定規則,進行監督和審查,權衡大局。
但真正要生產出東西來,在基層迅速做出改變,並且有成效,是需要依靠民間的力量的。
成立永盛商社就是出於這個目的。
現在永樂糧鋪,也是出於這個目的。
糧價還需要再降低,就由永樂糧鋪來攪局好了!
紅薯這東西,易管理,好種植,量大,好吃,能很好儲存,而且能作為主食。
視察了一轉,趙桓突然道:“葉崇,開十家吧,再增加五家!”
“趙官人,這……”
“相信我,到時候一定很多人搶著買,準備數錢!”
“趙官人,這會不會……好吧,我這就去找商鋪。”
“不急不急,我們先去前面的涼亭吃點瓜果,我還有事情要跟你們二人說。”
趙桓便帶著葉崇和李秋娥到了前面的涼亭,石桌上早已擺好了瓜果,還有茶。
葉崇和李秋娥開始慢慢習慣這位趙官人到哪裡都帶著一大隊人馬,然後什麼都被安排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