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源短缺,那些大酒樓來拿貨,朱青都不敢大量供給。
畢竟酒樓裡拿貨價,比市場價要低,他就這麼些貨,市場上有的是人要。
事實上,這幾個月,運往東京城的糧食,被朝廷控制住,直接回到了靖康二年的水平。
這是為了防止下半年來的缺糧,將糧食的入口收窄了,才能長久一點。
引起擔憂是在所難免的,商人們想漲價,也是在所難免的。
但朝廷要壓價,肯定也是在所難免的。
然而,商人做生意是要賺錢的,不賺錢,他肯定不會把生意繼續做下去。
就說朱青,此時就在心裡罵徐處仁不給他們活路。
這樣,他只能回去減少人員了。
徐處仁道:“不能漲價,本官給你設立一個特殊時間,今年,朝廷的運輸價格,本官給你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你要維持原價。”
徐處仁顯然已經掐指算好了的,朱青的糧價從三貫每石漲到四貫每石不合理。
他的運糧費佔比是十抽二,根據他7月運回來的貨量來計算,將運糧價格壓三分之一下來,不說他能和之前賺的一樣多,肯定可以節省出一筆錢,夠他活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僅如此,本官還能保證,糧食供應方的價格,不會上漲超過三成。”
朱青聽後面露難色:“這……草民還是虧本。”
徐處仁面色不悅:“國難當頭,朱員外莫非要發國難財不成!”
徐處仁當場質問,嚇得朱青一身冷汗,連忙道:“如此,草民分文不漲。”
朱青心中非常清楚,朝廷能保證供貨方上漲不超過三成,那這個供貨方肯定是朝廷的商社無疑。
徐處仁也不再說什麼,朝廷還是需要朱青這樣的糧商的,把他們壓太狠了,誰來賣糧食?
按照與朱青達成的協議,朱青的糧鋪註定要在接下來半年有一個大豐收。
貨源充足的情況下,壓低價格,客戶當然會首選這裡。
這是在逼迫其他糧鋪降價,硬性從糧商手裡壓利潤下來。
徐處仁自己也算過,即便這樣壓,也絕不會真的壓死那群糧商,他們完全有實力支撐半年。
這半年時間,交州會源源不斷有大批次糧食進入荊湖路和京畿路,來緩解糧食的壓力。
將這事辦妥後,徐處仁非常自信地跑到皇帝那裡彙報了一遍。
“這事交給徐相公,朕是放心的。”
這是皇帝給出的讚揚。
見皇帝似乎並不太上心,徐處仁有些奇怪了,皇帝不是一直都很關心糧食的嗎?
怎麼最近一段時間,心不在焉的?
總是在觀稼殿裡擺弄他那些奇怪的莊稼。
徐處仁倒是也拿了一些,交給陳旉在官田裡試種,但他還是非常好奇,皇帝怎麼對這些東西格外的執著。
難道這東西能餵飽大宋百姓不成?
“上次給你的種子,都吩咐種下去了嗎?”
“都種下去了。”
“全部種下去,過三個月,就會成熟了。”
“是!”
徐處仁也不知道皇帝所說的成熟到底是指什麼成熟,長出來到底是什麼樣的。
皇帝這樣神神秘秘,激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
看著正在忙碌的皇帝的背影,徐處仁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皇帝似乎也在悄悄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