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隻手舉著燭光,在南方的地圖上照來照去。
他要在這個時候分封,並不是無奈之舉,只是有他的打算的。
宗室的問題固然是要解除,但站在皇帝這個角度來看,宗室問題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從帝國最高點戰略出發,無論是黃河水災,還是江陵府旱災,大宋目前最根本的問題,依舊是糧食問題。
雖然南方在大規模開發,雖然交州不斷有糧食運過來。
但依然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許多人現在有罪基礎的購買力了,更不願餓肚子,糧商們的貨經常被搶空。
趙桓認為,解決溫飽問題,是一項艱鉅而又漫長的鬥爭,它不亞於對外的擴張。
人們太需要吃飽肚子了,江陵府餓死人,易子相食的人間慘劇,觸目驚心。
交州的糧食還不夠。
從地理位置來看,從中國境內,唐古拉山發源的湄公河,一直南下如海,流經了真臘、占城,在占城最南端如海。
這是一條文明的母親河,它在最南端的占城哺育出最肥美的沃土,那裡是一塊糧食高產地。
就是21世紀人們經常說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帶。
在宋代,它是屬於占城佔有的。
占城國在這裡到處種植飽滿的占城稻,占城的人根本不愁糧食。
而且因為瀕臨大海,要運送糧食會非常方便,那裡簡直就是一塊肥肉。
交趾已經被滅了三年了,交州的局勢已經初步穩定下來,是時候動真臘和占城了。
一旦占城和真臘成了大宋的侯國,糧食會更加暢通無阻!
整個西南大陸,將會成為大宋的另一個糧倉!
這才是皇帝看到的局面,他相信,徐處仁是不會反對的,因為徐處仁扛著解決大宋一半人口溫飽的目標。
一旦戰略制定者皇帝和戰略實施者宰相,在方向上達成空前一致,許多事情就變得高效起來了。
為何趙桓要採用分封制,而不是直接派軍隊過去打,打完設立一個路府來統治呢?
打仗容易,但打完要很好的統治,不容易。
就目前來看,在這裡設定一個諸侯國,將權力充分放出去,是最快的紮根方式,效果也是最好的。
就像後世的那些巨頭,我自己不做新業務,因為市場開拓和管理成本太大,巨頭足夠架構臃腫,本來效率就低,這樣很容易玩死這個新業務。
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立一家新子公司去做,或者戰略投資,一旦做出一定規模,直接併購。
如果戰略投資的公司不想被併購,那就有太多種方式做狙擊了,例如調走資源,例如掐斷供給資金,例如賽道內的其他對手資源傾斜,這些都是很致命的。
同樣,大宋要想很好控制侯國,也很簡單。
侯國必然是在大宋的金融體系和經濟體系下成長起來的,並且教育上也接受著大宋的教育,侯國內部也駐派著大宋的精銳。
從這四大矩陣戰略來看,大宋要動任何一個侯國,都是易如反掌,對方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想到這裡,趙桓將兩個小小的旗幟,插在了真臘和占城的領地上。
他又看到南方的大海,未來是可以在真臘和占城興建大量的港口的,對遠洋的貿易,也需要更多的港口。
這只是未來的佈局,現在能拿下這片領地再說。
ps:我現在來規整一下每章的字數,一般情況下,每章3000起,不會太長,太長也擔心大家看的累。
繼續求一波月票!
喜歡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請大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