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諶知道他的父親說的是正確的,但他不能真正理解。
要理解一樣東西,不是靠聽別人說道理,別人說的道理,終究是別人經歷的總結。
沒有親身經歷過一些事,人是無法深刻認知的。
像趙桓這種,剛穿越過來,就只能做一年皇帝的人,在那種處境下,不僅父親靠不住,幾十個兄弟都靠不住,大臣們也靠不住。
人到那種環境下,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
經歷過那種危險後,人特麼會徹底放飛自我的!
也會更加理智認清這個世界最底層的規則的!
但趙諶卻是在錦衣玉食中長大的,當完顏宗望兵臨城下的時候,是他的父親的肩膀扛起來整個大宋的重任,他根本沒有體會過危機。
當朝野大臣想要禍亂朝政的時候,也是他父親鎮住局面,當儒生們暴亂,當南方大亂,當燕雲危機、西北危機,這些震驚大宋的時刻,都是他的父親,以鐵腕的手段鎮壓下來的。
他知道這些故事,但卻無法感同身受。
在他心中,殺死趙栩是非常殘忍的,是同族相殘。
趙諶點了點頭,但是趙桓卻在他眼中看不見真正的認同。
趙桓嘆了口氣道:“大哥兒,今日不殺你七叔,於國於家,都無法交代,皇室當為天下先,宗室之糜爛,當撤除之!以後你就知道了,時候不早了,快回去休息,這幾天代我多去陪陪你娘,我有好些時日沒去看他了。”
“嗯,爹爹您也找些休息。”
“去吧。”
趙諶走了,趙桓坐在書房裡獨自思考著。
皇帝的兒子長大了,本身就意味著新的政治鬥爭開始了。
趙桓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自己在繼承人上花的意思太少,或者思考的太少。
他也是人,他也會有死去的那一天,等到那一天他死了,人亡政息,是常態。
若沒有一個強力的繼承人,根本無法維持越來越強盛的帝國繼續按照他的百年戰略規劃走下去。
邵成章進來,守候在一邊。
趙桓突然問道:“這些天,大哥兒都跟誰接觸過?”
“回官家,是濟王妃來過。”
趙桓點了點頭,這就說得通了。
“昨天,鄆王也見過大哥兒。”
“鄆王?他見大哥兒作甚?”
“鄆王與大哥兒議論書畫之事。”
趙桓只是點了點頭,並未再說什麼。
但他敏銳察覺到,這事背後有趙佶的影子。
鄆王趙楷是趙佶的第三子,也是趙佶三十一個兒子中,最帥的那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趙佶是一個典型的藝術家人格,對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非常喜愛。
比起當年那個病懨懨的太子趙桓,鄆王趙楷簡直就是完美的人。
不僅如此,當年趙楷還偷偷參加了科舉考試。
那一屆的考試,趙楷奪得了進士頭榜,沒有人知道那個頭榜是趙楷,事後趙楷跟宋徽宗趙佶說了,趙佶對趙楷更加喜愛。
與這樣的人比起來,那個時候的趙桓,保守、怯弱、呆板,在外人看起來,簡直就是廢物與天才的差異。
這特麼是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橋段,但歷史就是這麼安排的。
若不是完顏宗望兵臨城下,趙佶匆忙傳位,趙桓這個太子很可能被廢掉。
趙佶喜愛他的三兒子,趙楷自然也對老爹依賴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