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生產的速度太慢。
有了這個華興紡車,出貨量會大大增加。
一旦出貨量跟上了,李秋娥就有底氣僱傭更多人了,那時候出貨量會越來越大。
裁成一件衣服的布料價格是15文,人工10文,一匹布能裁製30件衣服。
以前一個月只能賣十五件衣服,一件賣50文,李秋娥自己親自動手,無人工費用。
她一個月也就只能轉525文錢,還不如在工地上幹活,一個月的月錢有2貫。
不過這是她一個人的時候,以前她也是請了人的,只不過後來都被張記布行高價挖走了。
如果是使用這種織布機,她七天就可以織布一匹,七天可以賣出去30件衣服,每件衣服賺35文錢,她七天就可以賺1150文錢!
織布速度加快,她完全有底氣把價格壓下來,去和張記布行搶生意了!
看見李秋娥臉上的表情在不停變化,趙桓就知道她在算賬。
作為商人,怎麼能不算賬呢?
同樣,趙桓治國就是以經商那一套在治國,他的賬也算的清清楚楚。
任何一個人,只要使用他這一款織布機,只有賺的,沒有賠的。
他之所以找李秋娥,是因為李秋娥很符合他要找的人選。
一、生意人。
二、快要破產了。
三、出身平民。
四、毫無背景。
趙桓之所以要做布行的買賣,是因為衣服是大宋百姓出了糧食以外,第二重要的。
他要在商業上做一個合格的標杆起來,扶持一個大宋富豪。
將這個富豪的致富故事寫成傳記,廣為流傳,去激勵更多的人加入到商業之中,去創造財富。
這個富豪要求是最底層的出生,生活已經很艱難。
而李秋娥就非常符合這個人選。
趙桓繼續道:“那500貫,只是我們的見面禮,我會再追加500貫,在李氏布行的股份佔比中100抽五十一,李氏布行所有經營權皆在你手中,我不過問,每年告訴我財務狀況即可。”
“當然,需要任何幫助,隨時可以跟我說。”
100抽51,對於現在艱難的李秋娥來說,完全是賺的。
她在乎的不是佔比,而是李氏布行的招牌,這是她夫君為她留下來的,她必須要讓李氏布行存活下來。
“為什麼選我?”
“我是一個商人,當今天子登基第六年,大宋商貿空前繁華,糧食那是朝廷管控的民生,制約太多,唯有衣著,有大利可圖,而我本人,因為家族事業繁忙,並無閒餘時間去經營,所以需要找一個人,我之前也說了,張記布行與朝廷官員瓜葛太深,我不想摻和進去,選你,是最好的選擇。”
李秋娥看著趙桓,他能從趙桓眼中看出真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然,要演出這種真誠,對於已經在朝堂上和大臣們玩了六年的皇帝來說,實在太簡單了。
趙桓補充道:“我已經在城東南買了一塊地,那裡作為李氏布行的紡織廠,對了,這種華興紡車,我們是有專利的,屬於他,永盛商社麾下第一科學大師葉崇。”
葉崇憨厚老實笑了笑:“其實都是趙官人的點撥。”
李秋娥又是一怔,這個趙官人,全身上下都透露出一種貴不可言的氣質,又非常神秘,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不過轉念一想,自己一個平民婦人,除了一個小鋪,什麼都沒有,對方又能圖自己什麼呢?
在《李秋娥傳》中,那些寫書的作者,只會將李秋娥描述成一個吃苦耐勞,遇到生活的磨難,不服輸,迎難而上,從最基層創造一個商業神話的傳奇女子。
他們並不會提及李秋娥是受到某位權勢人物的幫助,這樣才會鼓勵那些渴望財富的人前赴後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