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雪松林連成片,映在深青色的蒼穹裡,有一種堅韌不拔的姿態。
吳玠的對手是老謀深算的仁多保忠。
這個仁多保忠到底是什麼角色?
他是夏王李乾順的生母梁太后的親信,當年梁太后在夏國專權,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被遼主毒殺,李乾順親征,仁多保忠因戰功赫赫,沒有被殺,但被幽禁起來。
現在已經年近八十,但身體卻是硬朗得很。
前不久,他不僅僅被李乾順赦免,還成了這一次伐宋右路大軍的名義上的統帥。
不過,其實右路軍真正的統帥是宗室子弟趙仁忠。
這樣的安排和夏國國內的政治格局有很大的聯絡,李乾順對梁太后的專權有很大的陰影,所以他一致想扶持宗室子弟,來對抗外戚和群臣的力量。
這一次的伐宋,由仁多保忠親自為趙仁忠站臺,組建李乾順對趙仁忠的期盼。
對於吳玠來說,仁多保忠是上一個時代的人物,他曾經與章楶這樣的大宋名將交過手,也數次對大宋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災難。
若是吳玠此次能斬殺仁多保忠,必然會一戰名動大宋!
吳玠不停在行軍隊伍裡巡視,他的眉頭總是微微蹙起,一旦進入到行軍打仗的狀態,他整個人會變得非常嚴肅,就像一塊冰冷的鐵塊。
這一次的對手比以往的都強大,據前方探子回報,右路軍有鐵鷂子三千,步跋子三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兩種兵種是党項最強悍的騎兵和步兵,鐵鷂子是重騎,戰鬥力堪比金軍的鐵浮屠!
步跋子是山地軍,多出現在橫山一帶,他們行動非常迅猛,耐力持久,戰鬥力強大。
另外,還有強軍八萬!
而吳玠這邊,前後加起來,一共六萬大軍,但大宋西軍耐苦戰,對山地戰也非常熟悉。
不過,仁多保忠已經佔領了前方神堂堡,吳玠的難度顯然增加了。
行軍大半夜,三軍在中途做了簡單的休息,便又星夜兼程。
直到破曉之後,東方出現了魚肚白,吳玠大軍離神堂堡只有十五里。
神堂堡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環慶路最北邊的堡寨,曹昇叛亂,控制住神堂堡,相當於切斷了大宋在橫山地區的後援,關係到橫山一帶的得失。
而橫山則是大宋與夏國不惜一切代價要爭奪的戰略要地。
吳玠面目上的任務是殲滅李察哥的右路軍,但事實上是奪回神堂堡,重新控制那裡。
一是讓橫山地區的宋軍有持續不斷的補給,二是對環州城的李察哥主力進行北邊制衡。
已經進入到敵軍探子偵察的範圍,吳玠不敢有絲毫停留,命全軍加快速度向前。
每一臺攻城的投石車,足有一百人推行,在雪地裡艱難前進。
還有床弩、震天雷,猛火油、火藥箭等等威力強大的兵器。
另外,最近軍器監改進了一下石炮。
吳玠記得非常清楚,這種石炮是根據軍器監這一年多一直在製造的火槍的原理想出來的,形狀也比投石車要小巧,而且更加巨大,操作也更加便捷。
但是因為製造流程並不完善,所以一共也就拿來了三臺。
喜歡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請大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