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在半年之內,清掃南方所有叛逆,兩個月之內擊潰申屠信主力,四個月之內大軍兵臨交趾!”
來年的春天,南方的農業改制勢在必行,這個戰略規劃已經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將農業與土改解決後,趙桓才敢高枕無憂開始他的商業改制。
否則戰亂拖延,南方農事遭受波及,來年必然出現大片災情。
實際上,趙桓在宏觀層面的戰略與宋太祖有幾分類似。
即所謂的先南後北。
這裡所說的先南後北,是指先將南方的叛亂、敵國平定,再謀北邊的党項、女真等強敵。
可以說,在趙桓的戰略裡,南方是充當了大宋的糧食基地的,那裡以後每年要生產出大宋至少三分之二的糧食出來。
現在,一個申屠信,聯合著一幫禁軍土匪,將南方卡住了。
並且還打算聯合北邊的女真、南邊的交趾來搞事。
兵貴神速,延誤戰機,哪怕是一刻,都可能帶來致命的損失。
面對皇帝這個回答,年邁的种師道說道:“啟奏陛下,如此南方並未有名義上的謀逆,朝廷無出師之名。”
趙桓道:“這個簡單,申屠信身為江南東路轉運使,勾結禁軍,算不算意圖謀反?”
“再者,申屠信強迫康王至江寧府,派人修建南唐舊殿,讓康王住進去,算不算意圖謀反?”
“廣德軍、建昌軍、南康軍、臨江軍,皆私自募兵,算不算意圖謀反?”
“申屠信私自更改朝廷律法,將鐵礦、鹽等盡數下方民間富商,算不算謀反?”
“兩浙新政已經頒佈一個月有餘,毫無進展,當將所有官員押到京師問罪,徐處仁,你贊不贊成朕的這個說法?”
徐處仁連忙出列:“天子聖明,南方謀逆,當速速查辦!”
“為了南方百姓,為了大宋社稷,朝廷當迅速出兵平亂。”
“種卿,你給朕說說,如何快速平定南方?”
“啟稟天子,可調岳飛東進,半個月之內,攻下建昌縣,擊潰建昌軍,為了以防交趾生亂,岳飛兵分兩路,南下進入江南腹地,一個月之內擊潰南康軍和臨江軍,後由岳飛親領一萬大軍下西南,扼守西南邊境,若是交趾來襲,定讓他們有無無回。”
“時間上能否保證?”
趙桓看著种師道和宗澤。
兩人同時道:“若是岳飛,定可保證。”
“好,你二人都為岳飛做了擔保,朕相信你們!”
當然能,趙桓心中清楚得很,岳飛帶兵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吃苦耐勞,他之所以這樣問,就是要給宗澤和种師道施壓,因為糧草是种師道籌備。
岳飛新軍是隸屬於宗澤,岳飛仗沒打好,宗澤也是有責任的。
“那按照這個節奏,政事堂開始調派新的官員?徐處仁,你這邊可有官員儲備?”
“起奏陛下,臣盡力而為。”
“朕不要聽什麼盡力而為,若是官員人數跟不上,地方上的管理出了問題,朕就為你是問!”
徐處仁心中叫苦,別看打仗不用他政事堂操心,擦屁股的事可比打仗要難得多。
好在宋朝讀書人多,太多太多,有功名在身而無官職的人也多,多到你無法想象,所以選拔新的官員上任,並非難事。
但是,要找到靠譜的,能上的,也是難事。
徐處仁決定了,等南方平穩下來,他要想法子讓皇帝微服私訪,去南方看看,別整天坐在宮裡瞎指揮,盡給他們這些宰相出難題。
有本事你自己去看看到底有多難啊,老闆,不是我不幹,是真的不可能一夜之間給你個ppt的!
“陳旉的農事規劃與你的官員調派同時下行下去,朕還是那句話,不管是新上任的官員,還是原來的官員,誰若是執行不了,就滾蛋,以後永遠不許再用!”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