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幽州屯邊軍精銳八萬!
二、幽州城牆擴大三倍,從河北與河東各自遷徙一百萬人口進入幽州。
三、在雲州與薊州建立另外兩座軍事重鎮,各自遷徙五十萬人口,各自吞併五萬,在燕雲之地形成以幽州為首的三大軍事重鎮,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國之屏障。
更細的趙桓也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他只要求先給出一個框架來,因為他本人對幽州也有安排,只是此事關係重大,還要回去與朝堂的那些老傢伙們商議商議。
說是商議,其實就是去通知他們朕打算這麼幹的,你們同不同意?什麼?不同意?臥槽!你九族是不是嫌汴京冬天太冷想去嶺南建設新農村?
看完後,趙桓一副頗為滿意的樣子:“有勞兩位卿了,大宋有兩位,乃是朕之幸!”
見皇帝很滿意,种師中和姚古也暗自舒了一口氣,雖然種家和姚家相互看著對方不爽,但是此時交給皇帝的方案,兩個人還是要同心協力的,要不然這位天子一不開心,撤了他二人,便是大麻煩了。
姚古和种師中在做這份規劃的時候,也重點表現出他們軍人的特色,動不動屯兵,遷徙百姓,加固城牆,這些都是軍事上的邏輯。
趙桓對這種做法是很滿意的,他本身就打算將燕雲十六州打造成以後北伐的根據地。
姚古和种師中告退後,趙桓叫來了种師道和劉彥宗,將种師中和姚古的規劃給他們二人看了一遍。
劉彥宗不禁點頭:“陛下,卻該如此,遷徙人口雖然是費時費力,卻必須如此。”
种師道也比較贊同,他補充道:“將現今的三鎮軍民遷徙到幽州、薊州、雲州,將現有的三鎮作為汴京與燕雲的中轉。”
趙桓點了點頭,突然道:“朕有意將幽州作為大宋的副都,兩位卿覺得如何?”
劉彥宗心中道:我靠!皇帝,你都已經定好了,還來問我們!
趙桓認為,不出幾年,大宋與金國必然還有大戰,一山是不容二虎的,金國雖然戰敗,但其繼承了遼國的資源,國力非常強大,國內依然猛將如雲,一旦雙方貿易摩擦,一旦完顏宗磐地位穩定後,金國便要開始南下了!
所以,趙桓打算再加大一點資源投入在幽州。
北宋原本便有四個都城,東京汴梁是全國的首都,南有應天府,北有大名府,西有洛陽,這四大都城將北宋的核心地帶圍起來,又輻射全國各路。
現在趙桓的意思是將大宋北京大名府廢除,將幽州變為大宋的北京。
這事其實牽扯到了接下來的全國戰略規劃,趙桓現在也不變與劉彥宗與种師道說太多,在未定下來之前,說多了,傳出去了,以訛傳訛,搞出一些麻煩事,給自己徒增煩惱。
种師道與劉彥宗並無異議,沒有異議就行了,回到汴京後就乖乖站在皇帝這一邊懟死有異議的大臣就好了。
四月下旬,皇帝終於起駕從幽州回汴京。
喜歡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請大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