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眾主帥的話,趙桓裝作思忖了片刻,對他們的態度還算滿意,比那些文臣要靠譜多了。若是一幫文臣聽說完顏宗翰要議和早就高興得跳起來了。
雖然諸將都表示要戰,但趙桓還是不放心,萬一他們經不住誘惑出現動搖了怎麼辦?
趙桓決定自己也表態,語氣變得嚴厲起來:“朕已經將議和的使者砍了,朕就是想告訴完顏宗翰,議和沒得談,諸位心中也不要有議和的想法,一絲都不能有,否則軍心動搖,接下來如何與完顏宗翰打!”
他環視一週道:“自太宗皇帝以後,朕知道大宋的武人地位很低,朕此次出征,一個文官都沒有帶,朕就是不想看到他們整天吹捧議和的嘴臉!你們的地位低,朕來將你們提起來!但是你們也要給朕打出大宋的血性來!和平不是靠談判談回來的!狼也不會和羊議和!朕要用手裡的刀劍,將金賊趕出大宋的領土!”
眾將連忙道:“天子聖明!吾等甘為天子萬死不辭!”
趙桓這話說得雖然漂亮,但心中卻是計較著,武將的地位要提起來是肯定的,但也不能壓著文官,兩者相互制衡是最好的局面,他之所以剛才說的那麼冠冕堂皇,當然是說給這些武將聽,向他們表態皇帝是最看重他們的。
卻說這金軍當中的確也不乏謀略之士,完顏希尹這一招過去,若不是趙桓聚眾將而再次統一了思想,宋軍的主帥們還真有可能要爭執起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旦產生爭執,行動力上必然出現偏差,在作戰的時候,戰機稍縱即逝,若是某一位主帥因個人主觀意見猶豫不定,必然會措施良機,很可能導致大軍潰敗。
就說正史上,种師中的戰死,姚古和張灝就有一定的責任,相約揮師,遲遲不來,力竭戰死。
這問題是出現在什麼上面?自然是主帥意見不和!
兵法都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最重要的,兩軍交戰乃是大規模集團的對壘,統率著那麼多士兵,若是主帥意見不一致,必然導致士兵們行動不一定!
只有上下一致,腦海當中有絕對統一的思想鋼印,這樣的軍隊才是無敵的!
與主帥們商談完後,趙桓便自己去軍中慰問將士們。
趙桓這個人身上還保留著濃厚的草莽氣息,比如他和士兵們可以一起坐在地上,然後相互吹牛逼,甚至一起探討男人如何延長時間,說得樂此不疲。
皇帝做派像足了丘八,與士兵們毫無距離感,這讓將軍主帥苦笑連連,敢情以後這幫丘八都不聽自己指揮了,而是直接聽皇帝指揮!
當然,趙桓是知道自己這樣做的後果,有些士兵會自持與皇帝接近,而目無長官,導致軍紀敗壞,雖然士氣提起來了,但是打仗靠的也不僅僅是士氣,軍紀十分重要。
關於這個問題,自然是要嚴肅對待的,趙桓也跟主帥們強調了,凡是違反軍紀者,一縷斬首示眾,絕不姑息。
這樣一來,皇帝既在一線士兵中拉近了和他們的距離,讓他們不至於與自己的主帥過分親近而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又嚴格了軍紀,打造強軍。
卻說這幾日,宋金雙方都異常安靜,圍困太原的完顏宗翰連攻城都沒有攻了。
趙桓也好好過了幾天,直到司馬君如從兩湖之地匆匆趕回來。
喜歡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請大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