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善坊謝府書房裡正在講述一樁引人入勝的逸聞軼事。
安太史步履匆匆趕至永寧宮,求見皇帝陛下。
按說,手上不用沾染鮮血本該高興,小田反倒有些悵然所失。他拿捏不準皇帝陛下究竟存了何種心思。一邊揣度,一邊出了永寧宮大門,與迎面而來的安太史恰好走個對臉兒。
小田於宮中行走,練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他規規矩矩向安太史見了禮,笑容堆壘,聲音柔軟,“安太史令安好。”
“田內侍。”安太史微微頜首,目光飄至半敞的宮門裡,問道:“皇帝陛下在宮中吧?”
小田色容暄和,躬身答道:“回安太史令話,皇帝陛下稍作休息,就要批閱奏摺了。”這當兒,皇帝陛下正得意的吃茶用點心,與田貞說些孫猴兒總也逃不出如來佛手掌心的話兒。
小田言下之意,是讓安太史快走兩步,倘若去的晚了,待到皇帝陛下處理公務,他再去打擾,皇帝陛下一準兒著惱。小田說著,命小黃門去往內殿通稟。
安太史謝過小田,緊隨小黃門步伐,速速去了。
小田望著安太史逐漸消失的背影,抬起眼簾望向天際海浪翻滾一般的雲彩,喃喃自語:“天有老龍斑,下雨不過三。”說罷,擰緊眉頭,疑惑道:“誒?這還沒到夏日呢?!嘖嘖,怪事!”
安太史也是為這蹊蹺的雲彩來的。
皇帝陛下因著安太史邃曉晉王趙堯的堯字深意而對他高看一眼。跪拜禮畢,皇帝陛下就給他賜了座。
安太史千恩萬謝,遵命坐下,卻猶如芒刺在背,侷促不安。
皇帝陛下視線下行,望他一眼,沉聲發問,“安太史可是為了天邊濃雲而來?”
安太史聽了這話,面上惶惶稍微褪去,趕忙回道:“陛下聖明,此般雲色若於夏至前後顯露,三日之內,必得下一場豪雨。然則,目前尚未及三月,出現這般氣象,不亞於旱魃為虐。”
聞言,皇帝陛下面容頓時僵住。
旱魃一出,赤地千里。也就是說,京都要遭逢旱災了?
京都早歲受過一次極為嚴重的旱災。數月不雨,烈陽炙烤農田,以至莊稼顆粒無收。饑荒,疫病伴隨著親人離世的悲啼在南齊境內迅速蔓延。官金陵就曾作下詩句: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1】描述當時慘況。
驚惶逃難的饑民,乾裂出縫隙的土地、枯黃零落的禾苗一一在皇帝陛下眼前展現。皇帝陛下握住茶盞的手不受控制的微微顫抖。幸而茶水僅剩一半,才不至於濺落盞外。
田貞從沒見到過皇帝陛下露出此般神情。他趨步上前,捧住皇帝陛下手中茶盞,道一句:“大家,奴婢為您添些熱茶好嗎?”
得了田貞這話,皇帝陛下手指一鬆,田貞將其穩穩託在掌心,微笑著,低聲對皇帝陛下說道:“大家,遇事早有準備總是好的。您且聽聽安太史有何化解的法子。”
啊!對對!田貞所言如同醒世名句,使得皇帝陛下渙散目光重新聚攏,投在安太史面上,乾笑兩聲,問他:“既是如此,須得怎樣化解呢?”
化解之法……
安太史面露難色,沉吟不語。
安太史神態嚴肅,皇帝陛下一顆心墜至谷底。倘若南齊真的遭災,那麼,東谷會否發兵攻打南齊?又或者攪擾邊境?
糧草不濟,兵士連肚子都填不飽,怎能應戰?到那時,東谷還不長驅直入,直闖京都?
南齊危矣,南齊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