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他要搞事了
年輕人們期待著的燈會很快就到了, 除了鄭宇、文琪他們之外,村裡還有很多別的人也要去鎮上。
“這麼多人,不會很擁擠嗎?”
文琪看著笑呵呵的同行村民們,不由得想到了剛禁止使用銀兩的那一天, 那時候可是發生了踩踏事故啊!現在光是青陽村就有這麼多人, 其他村子要去鎮上的肯定也不少,不知道會是怎樣一副光景。
鄭宇印象中就沒去過燈會, 所以並不瞭解情況。
旁邊的一位大哥聽到文祺的疑惑, 順口就解釋了一句,“鎮上的燈會都延續了好幾十年了, 今天不止是鎮上的主街道會開放, 就連一些小道上都有擺攤的。雖然確實會有點擁擠,但過節日嘛, 就是要熱鬧才好玩啊!”
文琪趕緊笑著跟這位大哥道了聲謝謝,心裡有了點數。
為了城鎮治安便利,平時武泰鎮的民居那邊是不許外人隨便出入的, 每個大道口都有巡捕輪班看守,只許住在裡面的人出入。如果外人想出入,只能由裡面的人親自接送,或者持有官方的出入證明。
要是把所有的民居道路也開放的話,鎮上確實能容下更多的人玩耍。
由於魯禍頭他們都說了不在一起玩,所以鄭宇下午早早地就去了文琪家,然後一起出的門,並沒有去聯系別人。
軒軒和兩只狼都託付給了胡嬸, 村長家沒有要婚嫁的小輩,也沒有做生意的意思,所以今天都沒有往鎮上去。
這還是文琪第一次到這種燈會玩呢。平王朝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活動都不太一樣。安都也有燈會,但那邊的燈會是為才子們準備的,只有青年才俊才會去,裡面都是猜謎接對子等活動,不算特別熱鬧。
武泰鎮的燈會是為年輕男女們準備的,沒成親、或者成親後沒孩子的年輕人基本都會過來。
文琪跟鄭宇動身算早的了,但他們過來時,鎮上就像完全變了個樣似的。
除了建築還是以前那樣的,其他所有的街道、店面都發生了很大改變。
最主要的變化是攤販多了。整條街道一側全都是賣小首飾、玩具、吃食的小攤位,本來就是做生意的那些店面也張燈結彩的,專門派個小工在門口攬客,免得遊人們只逛外面的攤子,懶得往店面裡面走。
文琪看到對面來了一群人,往一邊讓了幾步,免得發生肢體沖突,“人好多啊!”
“確實有點多了。”鄭宇讓文琪離他近一點,免得被人群沖散了。現在天還沒黑,橙色的陽光把人群映照的暖暖的,把冬天的感覺完全驅散了。
燈會要到天黑後才好看,提前來的人是想多玩玩、多吃點東西。一年到頭沒多少清閑時間,幾乎所有人家一年下來都會有點積蓄,在這種難得的好日子,年輕人多花費些銅板,家裡人很少會教訓的。
鄭宇苦惱地看著人群,想找個清淨點的地方。他想跟文琪獨處,比如說有一條清淨的街道,旁邊零星有些攤子,攤主都不說話,然後他跟文琪兩個人安靜地走著、走著,餓了就買些吃的,累了就尋個地方坐下……現在的情況跟他想象的差遠了。
“你聽見沒?”正當鄭宇要提議去別的地方走走時,文琪興沖沖地扯了一把他的袖子,然後另一隻手指向了某個方向,“剛剛路過的人說大橋上在掛龍燈,我們去看看吧!”
文琪小時候不能進宮玩,皇帝覺得虧欠她一家人,所以問了她有沒有什麼很想要的東西。她那會還小,就說要看到最大、最美、最好的龍燈,於是那年的大年前夜,皇帝讓把皇宮禦制的龍燈送到了安都,明面上說是送給所有安都人,實際上只是為了滿足小小孩童的願望罷了。
那個龍燈是文琪見過最好看的龍燈,九條長達十米的龍形燈罩被懸掛在城樓上,姿勢各異,色彩不同,到了夜裡,點燈人把一根根蠟燭放進去之後,那些龍就跟活過來了一樣。它們身帶彩光,恍若神明下凡。
即使是現代的霓虹燈,也沒有那九條龍燈來的震撼。
文琪知道武泰鎮的龍燈肯定遠不如皇宮送的,她只是特別想再看看龍燈罷了。
武泰鎮的龍燈每年都是掛在大橋上,知府親自盯著這件事,他會要求手下能人先看好天氣,然後選擇十二月最後十天裡最好的日子,當天根據實際天氣來決定掛什麼樣的龍燈。
若是沒風沒雨的,那自然就要掛大龍燈。越長、越粗的龍燈越受歡迎。
要是十二月根本就沒好天氣的一天,就只能掛迷你的小龍燈了,而且還會掛的很低,沒有一點震撼感。
文琪跟鄭宇過去的時候,大橋兩邊都不許人上去,橋上只有工人在小心地把長龍燈往上掛。
今天的天氣很好,連風都是輕柔的,所以知府讓掛上最好的那個龍燈。
這個龍燈做好都有好幾年了,前些年沒碰到這麼好的天氣,每次都沒敢掛這個,今年終於能讓他重見天日了。
龍燈的製作工藝並不簡單,這次大橋上掛的燈估計有五米長,雖然比不上文琪曾經見過的那個,但它已經是很不錯的成品了。
看到了龍燈,文琪就難免會想到安都,那裡承載了她過得最快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