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獨自站在營地外的山崗上,眺望遠方茫茫的霧氣。
若是在那個混亂起始、萬物失序的時代,這是很危險的舉動。由於文明的破滅,國家與城市都失去了守護的職能,隨處氾濫著戰爭與屠殺,枉死者的屍骨無人收斂,成為魔獸與野獸的食物。然而貪食血肉的獸物最終也因此失去了理智,變得無比瘋狂,在荒野與林間遊蕩,獵殺往來逃難的人,撕下他們的手足,扯開他們的胸膛,然後吞下他們的心臟。
長者猶有那時的記憶,因為他的父母便死於一次逃難途中的獸物襲擊,用盡最後的力量將他丟擲了獸潮,而後自己被那些歇斯底里的怒吼聲淹沒。時至今日,長者依舊忘不了當時的景象,可讓他感到奇怪的是,他對此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既不是父母臨死前不甘、擔憂、但又帶著些許解脫的眼神,也不是其他逃難者被撕開心臟時恐懼到極點的慘叫……而是那些正在饗食血肉、尖牙利齒上都掛著斷肢殘渣的可怖獸物,它們臉上的表情,其實並非享受盛宴時的貪婪與快意,而是一種扭曲般的痛苦。
從那時起他就明白了,在這個時代,沒有誰是完全置身事外的,所有人,無論是吃人的或是被吃的,不過都在努力掙扎而已。
不過,那都已經是很久以前的記憶了,如今的野外已沒有任何威脅,就算遊蕩在荒無人煙的原野或林地,也不慮遭到獸物的襲擊……從某種意義上這是好事,至少聚居地的倖存者們外出蒐集一些草根和漿果,聊以充飢的時候,不會再有生命上的危險;可從另一種意義上,長者又覺得實在是糟糕透頂,就像那位神秘少女昨日帶來的訊息一樣。
倘若世界上只剩下這一個聚居地,只剩下這一百多個倖存者,那麼自己的堅持,究竟還有一點意義嗎?
昨夜,營地裡又死了一個倖存者,不是餓死,也不是凍死,而是自殺的。
或許是聽完長者講述的故事後,對這個世界產生了強烈的懷疑,絕望之下選擇了最極端的做法吧——或者說是最清醒的做法,因為只有清醒的人才知道自己為何而死,至於其他人,不過是渾渾噩噩地活著罷了。
按照慣例,長者本應為他舉辦一場簡陋的葬禮,哀悼他們在世界上又失去了一個可以扶持前進的同伴,可今日他卻沒有那樣的心情,心裡想的始終是那位神秘的銀髮少女,不知她是否還會出現……如果是她的話,有辦法改變這絕望的世界嗎?
祂……願意改變嗎?
無論如何,都是凡人先辜負了祂,若祂以此為由,懲戒凡人的肆意妄為,似乎也沒有什麼指摘的理由。雖然古老的傳說中提到,祂是一位仁慈、寬厚、善良、博愛的女神,可那畢竟只是個傳說,而傳說中沒有提到的事情,還有許多。
念及此處,長者不禁憂慮地嘆了一口氣。
“長者為何嘆氣?”
身後忽然傳來一個柔和的聲音,長者連忙回頭,果不其然,是昨夜那位神秘的銀髮少女又出現了。他此時已知道了對方的真實身份,這位少女雖然稱呼自己一聲長者,但若論年齡,整個伊甸都沒有能與之媲美的,因此他自然不敢真的端出長者的架子,甚至都不敢直視對方的面容,而是俯首,語氣尊敬道:“只是略有所思而已,大人。”
少女問道:“您在思考什麼?”
“……”長者沉默了一會兒,到底不覺得自己的心思能夠瞞過這位冕下,便如實回答道:“我在思考,自昨夜聽到您帶回的那個訊息後,我們這些人一直掙扎著活在世上,究竟還有沒有意義?”
少女聞言,不禁慨嘆:“睿智如您,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恐怕其他人更是迷惘吧。”
長者便向她提到昨夜有一名倖存者,聽完他講述的故事後,絕望自殺的事情,少女聽罷,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她的心情想必是十分複雜的,有許多話語鬱結於胸,卻不知道該如何表述,以至於到了嘴邊,化作一聲悠長的嘆息,與輕柔的安慰:“拂曉前夜的黑暗,必定是最難熬的,但我想,只要常懷希望,總會等來心願成真的那一日吧?”
長者面色一動,蒼老的臉上浮現出驚訝與忐忑的表情。
如果是其他人說這種話,不過是一兩句無關痛癢的安慰罷了,這場從文明的繁榮期開始,一直持續至世紀末的災難,已摧毀了太多的東西,不僅是有形的建築與物質,還包括無形的知識與傳承,也有太多人在這場災難中流離失所,失去了精神上的依靠。沒有這些東西,凡人就算有心振作,也無法從頭再來了。
可如果是眼前這位大人的話,或許真的有辦法呢?
不、一定是有辦法的!
長者一向沉穩睿智,否則也無法帶領世紀末最後的倖存者們,於此末日艱難地求存下去,可此時依然不免患得患失起來:“冕下,您的意思是……”
他悄然改變了稱呼。
女神沒有答話,只是微微仰頭,用憂愁而悵然的目光,眺望著遠方的霧氣茫茫。灰白色的世界,裹挾著慘淡的陰雲與低沉的砂礫,看不到任何鮮豔的色調,這與女神記憶中那個美好而又繁榮的伊甸,相差了何止一萬年,簡直就是一場夢境的區別——創世紀是一場美夢,但如今,夢醒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昨夜,我思考了很久。”女神終於開口,只有她溫和而清澈的聲音,才能讓人在這灰暗的世界中感到些許明亮,然而卻還夾雜著些許的惆悵,如溪流染上了陰霾:“究竟要怎樣做,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倘若只是把它恢復成過去的模樣,自是不難做到的;然而,它可以永遠停留在最美好的時刻嗎?生命只要活著,終究要前進,那麼時間也會向前流淌,一切都在改變。如何確保今日之事,後日不會再發生呢?長者,您於此時代生活了許久,對它應最是瞭解,不知道能否為我解答這個問題?”
這是神前的問對。
根據流傳至今的古老傳說,龍、人、巨人、精靈與妖精的先祖,都曾在女神的聖域中求學,聆聽祂傳授魔法的奧義。據說那時候,女神也曾經詢問他們,會使用這股力量去做什麼?先祖們的回答,距今太過久遠,已不可考證,不過,想必很讓女神大人滿意吧,因此,魔法才一時昌盛,鑄造了伊甸文明的輝煌時期。
只可惜,自魔力枯竭以來,世界上已沒有真正的魔法師了。這裡的枯竭只是一種形容,其實魔力仍到處都是,只是對無法使用它們的凡人來說,與枯竭無異罷了。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魔力便似乎染上了某種古怪的毒性,會無聲無息地侵蝕生命與物質的根基,使他們在悄無聲息之中,迎來腐朽與衰亡的結局。於是魔法逐漸成為了一種瘋狂的力量,除了那些被力量與權勢控制了思想,歇斯底里到極致的人以外,沒有誰還敢使用了。
世界走入末日的倒計時後,魔力的汙染更加嚴重,已經到了不主動吸收魔力、僅是生活在魔力環境下,生命和物質便會逐漸枯竭的地步,這也是凡人對末日束手無策的原因——他們只是魔力的使用者,而非所有者。
甚至有人因此懷疑最初創世紀時,女神便不壞好心,在魔力中施加了詛咒,凡人愈是依賴,便愈是無法挽回。隨著魔力汙染的情況加劇,再加上女神冕下始終沒有露面,似乎只存在於傳說中,於是相信這種說法的人也越來越多,到最後甚至形成了一支以此為旗號的教派,其信徒狂熱至極,與痴狂無異。然而他們的偏激,除了為本就悲涼的末日增添了一抹瘋狂的色彩外,毫無用處。
唯有熟讀歷史且看透人性的長者知道,這一切與女神冕下並無關係,純粹是凡人的咎由自取罷了。但凡人總是擅長推卸責任的,這似乎已成為了生存的一種本能,如果他們不能改變這種天性的話,錯誤不過是跟隨著行走的車輪,看似前進,實則一遍遍地迴圈。
如今,冕下向他詢問這個問題,是否便是借這個機會考驗人性,判斷凡人還有沒有被拯救的資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