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6世紀到公元9世紀的這三百年時間,是中世紀最波瀾壯闊的一段歷史,這不僅是史學界公認的觀點,同時也是人們的共識。這一時期的西格利亞大陸風雲變幻,由四先哲引領的文藝復興已走向衰落,而宗教改革則如火如荼,與此同時,戰爭的陰影籠罩在每一個人的頭頂,如火車的汽笛聲般催促一位位傑出的人物登上歷史的舞臺,譜寫出當今時代的人們所熟知的那些英雄史詩。
以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三個國家為例子,布列塔尼亞王國正面臨索羅亞斯特王國的侵略,十分國土淪陷八分,王族貴胄棄都南逃,亡國之災已如滅頂,隨時都可能降臨;明蘇利亞王國內部分裂,邦國林立,不僅持續了近百年的內戰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自民間燃起的革命火種也正以燎原之勢蔓延,即將把古老的王國秩序焚為灰燼。
至於看起來最為和平的白色城邦聯合王國,實則卻是內部腐敗最為嚴重的國家,殘酷的王權與貴族政治壓迫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喘不過氣來,而宗教的墮落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僅是一座中等規模的城市,其中活躍的教會便多達三十餘個,執政官、僧侶與貴族勾結,向民眾徵收種類繁雜、超過兩百五十七條名目的重稅,以供他們修築起豪華的別墅、莊園和修道院。
越來越難以忍受壓迫的民眾,終於在宗教改革的推力下,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戰爭,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一起義”,不僅是因為這場戰爭爆發於當年的十月一日,同時也是因為起義者們以反抗十一稅為號召,迅速贏得了人民的響應。
自此,西格里達大陸自南至北,由東及西的廣袤大地上,全都陷入了戰火與紛爭之中,亂世啟始,英傑偉才如星雨墜地,紛紛劃過了歷史的星空,留下轉瞬即逝的光輝。然而,在這漫夜閃爍的流星之中,唯獨能被當時的人們稱頌、被後世的人們銘記的,只有三個人——
率領志士軍團於危難中奮起,擁立光復女王維多利亞,並建立大布列塔第二王國,僅用半個世紀的時間便興復王室、還於舊都,為布列塔尼亞人的國家重塑了精神與意志的偉大元帥:拿破崙。
宣稱自己擁有古沃倫姆夫王朝血脈譜系,以強硬手段廢黜了鐵十字君主的統治,登臨王位後仍親身上陣南征北戰,一個個征服了那些分裂的邦國,使其重歸明蘇利亞的旗幟之下,並且也殘酷地撲滅了民間的革命火種,因其霸道和勇武而被敵人們畏懼地稱之為“紅須魔鬼”的紅鬍子王:巴巴羅薩。
以及最後,身為古老的“聖主教”唯一遺留下來的信徒,卻率領神聖聯合軍與麾下的十二名騎士,為人民挺身而出,反抗王權、貴族與教權的暴政,最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因其來歷神秘,誰也不知道她究竟從何處來,也不知道她最後又去了哪裡,人民懷疑是她上天賜給這片土地的瑰寶,因此親切地稱其為:主賜的聖女,貞德。
每一個白城人,甚至不是白城共和國出身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從沒有不知道聖女貞德的事蹟的,除了她的勇敢、正義與時常在戰場上引發的神蹟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她與麾下十二名主賜騎士的因緣與情誼了。
在小維申克的山中,與薔薇騎士蘿絲蒂亞的初遇,一生高傲從未向任何人低頭的金髮少女,一見面便被這位聖女的風采與氣度折服,單膝跪地,行以騎士之禮效忠,並帶上追隨她的三百名騎士侍從,加入了由聖女統領的神聖聯合軍,一同為那平等與正義的理想奮鬥。從此,在聖女貞德活躍的每一處戰場上,都能見到她持槍護衛的身影,猶如薔薇般高潔,又洋溢著熱情的氣息。
因自己的失誤,致使軍隊身陷貴族與教會大軍的圍困,因而深深感到自責的炎騎士莫德里奇,於絕望中聽見了來自聖女的鼓舞,終於重新獲得了勇氣,單槍匹馬入陣,以流星之勢衝破了敵軍的封鎖,將援軍即將抵達的訊息傳遍戰場,使衰落計程車氣重新振作了起來。而之後,聖女貞德的軍隊也果真抵達了戰場,戰局就此扭轉,一場偉大的勝利解放了北羅蘭德行省的所有城市,這究竟是偶然,還是一種基於命運的神秘力量,至今無人能夠解釋。
總是以貴公子的形象出現在戰場上,相貌英俊,風度翩翩,因而受眾少女的追捧,卻也讓人覺得根本就不像一名騎士與戰士的槍騎士貝格威爾,因為仰慕聖女貞德而加入神聖聯合軍,平日裡的做派與風格都常遭人詬病,更有人認為他的存在,根本就玷汙了神聖聯合軍那偉大崇高的理想。每次聽到這種話時,聖女都會微笑著搖搖頭,糾正道:貝格威爾是一名真正的騎士。於是,在最終戰中,渾身浴血的貴公子頭一個登上了首都楓丹白葉的城頭,並隔著三十公里的距離,一槍刺穿了王宮上飄揚的偽王旗幟,直言這是獻給聖女和神聖聯合軍的禮物,當時親眼目睹了這一幕的人,此後餘生再沒有說過他不配當一名騎士的話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聖女貞德及其麾下十二名主賜騎士,為了解放白城的子民們,幾乎走遍了王國的每一個行省,在歷史悠久的聖但尼行省上,同樣流傳著其中一位主賜騎士的故事,即林格剛才提到的,格蘭吉尼亞的白騎士希伯頓。
格蘭吉尼亞是古稱,也就是今日的格林德沃平原,自漫長的有記載的年代以來,這片土地一直都是歌絲塔芙家族的封地,在沃倫姆夫王朝分裂時期,為白色城邦聯合王國的奠基立下過無數功勞的歌絲塔芙家族先祖以開拓騎士的身份受賜此地,成為了它光榮的守護者與復興者。
當然,在那個年代,歌絲塔芙這一姓氏尚默默無聞,並非什麼尊貴的名姓,是那位偉大的開拓騎士打著白棘花的旗幟,帶領一隻三千人的隊伍,在這裡辛苦開墾了二十年的時間,才將一片不毛之地變為了後來豐饒繁榮的樂土,時至今日依然是白城共和國最重要的糧食產地與最大的葡萄園種植地。
往後的歲月,歌絲塔芙家族便在此地站穩了腳跟,白棘花旗幟也成為了他們的象徵,或許是繼承了先祖的騎士精神,歌絲塔芙家族的歷代家長都是高潔而又正義、果敢而又仁慈的典範,格蘭吉尼亞大地的人民都知道,凡是能看見白棘花旗幟飄揚的地方,便是受歌絲塔芙的後人以勇氣和善良庇護的地方,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無法打擾到這裡的安寧。
於是,他們便懷著對騎士領主的尊敬與感激,世世代代於此安居樂業,從未經歷過戰爭的慘烈與沉痛。這種和平的歲月甚至一直持續到起義戰爭時期,聖女貞德及她的神聖聯合軍進入聖但尼行省,本意是為了解放這片土地,卻驚訝地發現這裡根本就沒有紛爭與動亂的跡象,當時歌絲塔芙家族的家長,便是白騎士希伯頓。
他待民寬厚,多次拒絕宗教勢力進入此地,也拒絕與他們一同徵收各種繁雜苛刻的宗教稅目,受他的影響,這裡的貴族統治也沒有像外界那麼殘酷暴戾,貴族與民眾之間雖有矛盾但還在可以協調的範圍之內。
聖女貞德在瞭解了格蘭吉尼亞的情況後,並未強硬地將所有貴族勢力都劃入需要掃除的頑固派中,她親自拜訪歌絲塔芙家族,與白騎士希伯頓商談多日,向他講述了白城大地如今的混亂局勢以及民眾渴望自由、平等與正義的願望,並邀請希伯頓加入神聖聯合軍,一同為建立那個自由民主的共和國度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