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很快進入了具體裝修環節,倪大生雖然不捨但還是暫時告別了老房子,倪小英一家在旁邊的酒店裡租了足夠的房間,倪家一家人總算不用住在擁擠的老房子裡。
這其實也是沈曼一直以來沒有解決的疑惑,倪家在整個上海都能算得上有錢人,一家十口,為什麼一定要擠在狹小的老房子裡?
不光沈曼不理解,連倪小英的三個兒女也不理解。
這個問題一直等到老房子裝修完之後,沈曼才終於找到了答案。
那天下午,倪家一家人被帶進了裝修好的房子,因為考慮到入住時間的問題,沈曼沒有選擇牆漆,而是選擇了更環保的矽藻泥和高階壁布,整個房屋又做了甲醛處理,下午看完房子後,一家人就能搬回去了。
倪家人都算是見過世面的,可看到眼前煥然一新的老房子還是驚訝的半天都說不出話來,尤其是倪家菜的當家人倪大生。
沈曼在收拾東西的時候看到了儲物間裡很多倪大生夫人生前的相片和老物件,這些東西都被裝飾在了倪大生的臥室裡。
當倪大生進入房間的時候,沈曼明顯能看到倪大生的背抖了幾下。
同樣的設計還出現在二樓的客廳裡,沈曼把倪海成生前的照片資料做了一面照片牆,裡面包括倪家每一個人每一個重要時期的資料資訊。
當天晚上,倪大生親自主廚請沈曼和傅家明吃了一頓連大領導都吃不到的倪家菜。
原本,倪大生想帶沈曼他們去倪家菜館,可沈曼最終還是決定在家裡吃,就在新設計的餐廳裡品嚐倪家菜。
餐廳很大,倪家十口人加上沈曼和傅家明也並不顯得擁擠,而且雖然細長的西式餐桌顯然更適合節省空間,但沈曼最終還是選擇了傳統的可伸縮式的中式圓桌。
團圓不僅是一種寓意,更是支撐每一個家庭堅強不倒的根基。
也就是在飯桌上,沈曼終於知道了倪家人為什麼沒有搬走的原因。
原來,這是過世的老母親生前的囑託。
在倪家所有後輩的眼裡,倪大生向來都是一個要強、堅強的人,他從沒有不向命運低頭,也從沒懼怕過誰,可事實上只有倪大生的妻子知道丈夫是一個內心極其脆弱的人。
在母親去世之前,她揹著倪大生告訴所有子女:在你們父親去世之前,所有人都不能離開倪家。
在這之後,倪家子女們才漸漸知道了父親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堅強。
倪巧不止一次深夜起床照顧哥哥的時候,看到坐在哥哥床邊抹眼淚的父親。所以,那天當倪大生拿著放棄搶救同意書遞給倪巧的時候,反抗了二十幾年的倪巧終於同意了。
倪巧終於意識到,不論她有多麼不捨,哥哥離開後最痛苦的人也一定是爸爸倪大生。
倪小英雖然二十幾年都在父親嚴厲的管教中度過,但她早已經知道,不善手工的父親曾幫她織過一件毛衣,倪大生一直藏在衣櫃最隱秘的地方。
倪小英知道父親為什麼不把毛衣送給她,因為倪大生清楚,但凡他有一絲絲心軟,倪小英都不可能勝任倪家菜的傳承人。
那件毛衣後來丟了,倪大生找到了很久,甚至為此失落了很久,只是他不知道那件毛衣是倪小英悄悄偷走的,現在,那件毛衣就掛在了倪小英的臥室裡。
這頓飯大家吃得都很開心,菜的味道果然名不虛傳,這其中還有一種團圓的滋味。
傅家明和沈曼兩人吃完飯就離開了倪家,他們知道此刻任何一個人的存在都是多餘,倪家太需要一場這樣的聚會,太需要一次敞開心扉的交流。
這,才是真正地回家,以前的根本算不上一個家。
回家的感覺,真好。
事情總算平穩的過去,事後,倪巧跟沈曼也成了很不錯的朋友,倪巧經常會跑去沈曼的出租屋蹭飯,有時候還會順帶著幫忙照顧爺爺沈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