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人影竟然是剛滿17歲的長孫大聖。
剛才他見這一箭勢大力威,已經來不及推開李世民,只能用身體擋住這一箭。
長孫大聖捱了這一箭生死未卜,這讓李世民大怒不已。
李世民大喝一聲:
“好你個李元吉!”
搭上箭就往李元吉射去。
原來李元吉在得到李建成的暗示後,偷偷搭上了一支箭,想要找個機會射殺李世民,趁亂逃跑。
在李世民轉頭的一瞬間,李元吉拉弓就是一箭,誰也沒有反應過來。
幸好長孫大聖多年待在山野之中,對危機感十分靈敏,才救下李世民一命。
李世民這一箭飽含憤怒之情,沒想到竟然把李元吉身前的李建成一箭射死。
一代太子,就這樣死在親兄弟的箭下。
李元吉見太子已死,自知自己再不想辦法逃跑也是這個下場。
他明白回頭的大門已經被堵上,是一定跑不掉的,只能往前硬衝。於是拍馬就往玄武門衝去,他知道只有見到李淵才有一線生機。
門官想要攔住他,被李元吉用手中的弓劈倒在一邊。
李元吉驅馬來到玄武門下,剛想為自己的當機立斷慶幸著,一隻長矛橫劈在馬腿,李元吉被甩了下來。
李元吉翻了幾個滾才定住身形,定神一看,正是當初自己發誓要親手殺掉的尉遲敬德。
但他看了看尉遲敬德手中的長矛,再看看自己手中沒有箭的弓,自知此刻不是他的對手,扔掉弓就往裡面跑,口中大叫道:
“父親,救我,父親,救我……”
尉遲敬德冷冷地看著李元吉的背影,拿下背在身上的弓,對著李元吉就是一箭。
長箭帶著風聲,深深地穿進李元吉的身體,李元吉一頭跌倒在地。
尉遲敬德是戰場上的老手,他在一箭殺了李元吉之後,從容取下李元吉的人頭。
不久,東宮和齊王府的衛兵趕到玄武門,開始攻打玄武門。
尉遲敬德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高高舉起,大喊:
“李建成與李元吉圖謀造反,已經被誅,爾等想要步他們的後塵嘛!”
東宮和齊王府的衛兵見太子殿下和齊王已死,知道大勢已去,潰散而走。
唐高祖見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不好追究什麼,布親筆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處置,又讓黃門侍郎裴矩前往東宮開導原李建成麾下的諸將士,將士們很多棄職而散。
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幼兒都在混亂中被殘忍殺害,還在宗室的名冊上刪除他們的名字。
唐高祖為避免過多殺戮,頒佈詔書赦天下,叛逆的罪名只加給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對其餘的黨羽,一概不加追究。
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當依照原先頒佈的詔令處理。
六月初七癸亥日,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又頒佈詔書:
“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託太子處理和決定,然後再報告給朕。”
這裡再說個題外話,傳說李世民恐懼兄弟的鬼魂前來索命,於是派尉遲恭與秦瓊擔任門前守衛,但後來因兩人年老,無法長期擔任,只好轉繪製兩人的畫像掛在門口,成為後世門神的由來。
喜歡原來不是西遊請大家收藏:()原來不是西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