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是害怕葉空會認慫,不打了。
萬一葉空不出手的話。
那就是豹子通殺,他們的錢都歸鬼市所有了。
不過葉空臉上帶著笑容,也不生氣。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嘛!可以理解。
而隨著葉空等人進入南宮家的前院。
南宮家此時是鑼鼓喧天。
有無數道士打扮的人緊鑼密鼓地做著法事。
南宮家的部分親屬配合著跪在地上悲哭。
“嗚呼吾兒,生於盛世,卒於初華。悲哭吾兒歸西去,肝腸寸斷淚濕衣。忽然昨日狂風起,吹散父子兩分離……”
此時正好是南宮天雄在悲慼地念著祭文。
所謂祭文其實就是生人對死者的一種悼念。
或者說是對死者抒發的一種感念的情懷。
“你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卻害奸人之手,卒於家中。”
“你敬天地,畏鬼神,孝父母,何奈奸人當道,死於非命。”
“你尊兄長,愛弟妹,悌親朋,何奈奸人狡詐,五湖同悲。”
“你富不淫,武不屈,高亮節,何奈天道不公,徒惹禍災。”
“你先仁義,從禮智,寬恕人,何奈天妒英才,好人難當。”
“你知不惑,仁不憂,勇不懼,何奈陰謀算計,英年早逝。”
“你謙遜和,與人善,惡不讓,何奈禍心暗藏,嗚呼哀哉。”
“兒啊!汝死我葬,我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
南宮天雄手裡拿著白紙祭文,抑揚頓挫,半吟半唱地念著。
聲音低沉而悲慼,表情悲痛而淚流滿面。
加上現場那催人淚下的音律在應景回蕩。
使得整個南宮家都籠罩在一種難言的悲慟之中。
特別是南宮無為最後那一句“汝死我葬,我死誰埋”的話一出。
現場不少的女性修士都是悄然落下了眼淚。
“好不要臉的祭文,居然給南宮渡冠上了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十二大美德。他還真把自己的兒子當做是聖人了。”
羅定聽著南宮天雄的祭文,啐了一口說道。
就算是聖人,只怕也不可能同時擁有這十二大美德。
更何況南宮渡什麼德行羅定又不是不知道。
“無妨,這種祭文不過是念給我們這些生人聽的。”
葉空臉色不變地說道:
“反正南宮渡又沒死,陰間也無法給南宮渡執對。他南宮天雄自然可以胡編亂造。”
一般的祭文,不管死者是好人惡人。
都只是隨便念幾條美德,做做樣子就算了。
其餘的絕大多數都只是親人對死者的悼念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