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以劉小會他們的身份,想從他們嘴裡挖掘出更多的東西幾乎是沒有可能了。
可就在我們離開二龍灣之後,馮師兄覺得不放心,又折回了雲南,重新提審了劉小會一行人。
也就是在那次提審中,馮師兄發現了一條很重要的線索。那就是不管是劉小會還是另外幾個人,都見過羅有方。
劉小會在社會上有一個看起來比較光鮮的身份,他是雲貴一代的販煤商人,三年前從商,至今生意一直很好,每一單生意幾乎都是穩賺不賠,和他做生意的人都以為他是經商有道,可事實上,劉小會本身沒有什麼商業頭腦。他這些年之所以能賺得滿盆滿缽,全靠了身後的高人指點,而這個所謂的高人,就是羅有方。
劉小會並不知道羅有方的真實身份,一直認為他是山西的煤老闆,兩個人是在一場飯局中偶然認識的,劉小會覺得他和羅有方很談得來,一直將羅有方奉為知己。
另外幾個人的情況和劉小會幾乎同出一轍,幾個人都有自己的買賣,都是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羅有方,幾年來生意上的風生水起,也都是羅有方在背後指點。
乍一看,羅有方和劉小會所在的神秘組織似乎沒有關系。可有一點是不能忽略的,正是因為羅有方的出現,才讓劉小會一夥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而這些財富中的絕大部分,都上交給了那個組織。
馮師兄當時就斷定,羅有方絕對和那個組織脫不開幹系,他表面上是在扶持劉小會這些人,可事實上,卻是在為那個神秘組織廣開財路、積累資金。
用我馮師兄的話說,羅有方這個人,行事詭秘,反偵察能力極強,就算是順著劉小會這條線索挖掘下去,也未必能將羅有方給挖出來。
可在不久之後,東北警方查出了一樁經濟詐偏案,卻讓馮師兄找到了關於羅有方的新線索。
羅有方這個人,論謹慎,恐怕極少有能比得上他,可論起狂妄了,尋常人也是望塵莫及。
他在東北做的那起案子,受害者是一個做裝修生意的老闆,這個人的名字我還記得,不過為了保護人家的隱私,姑且就稱他為陳老闆吧。
陳老闆年輕的時候曾是黑龍江一代有名的青皮子,早年還因為故意傷人坐過幾年牢。蹲了幾年大獄以後也算是洗心革面,可因為有案底在身,加上在家鄉名聲不好,出獄以後就一直處於無業狀態,生計成了大問題。不過這個人心思夠活泛,和幾個朋友借了點錢,離家來到吉林做起了買賣。
陳老闆年輕的時候雖然做了不少業,但朋友也是有一些的,其中也有幾個做正經行當的人,他靠著當地的朋友做成了幾筆生意,發了家,那時候裝修生意的市場不錯,陳老闆幹脆變賣所有家當,又湊了些錢,開了一家裝修公司。
創業之初,陳老闆壞算是誠信厚道,生意一天做得比一天大,可慢慢的,錢多了以後,他的本性就露出來了。
從兩千年開始,陳老闆給人做裝修就開始偷工減料了,也時常用廉價材料冒充高階建材,行騙無數,偶爾露出馬腳,卻也總能化險為夷,生意依舊是蒸蒸日上的勢頭。陳老闆覺得他這一生是註定顯貴,就算虧心事做盡,報應也不會落在他頭上。
人一旦有了這樣的心思,就極容易變得狂妄自大,陳老闆也不例外。但也就是在他最狂妄的時候,羅有方出現了。
至於羅有方是怎麼騙了陳老闆,趙師伯提得不多,只是說羅有方當時是和陳老闆合夥,給一個大型企業做室內裝修,藉著生意的名義,羅有方從陳老闆那裡騙走了大批高階建材,還捲走了一筆數目很大的錢財。
可羅有方還沒開工就跑了,所有的工程都落在了陳老闆一個人頭上,陳老闆的生意雖然也算頗具規模了,可之前他的錢都用在買建材上了,那批建材又被羅有方捲走,陳老闆剩下的資産和公司的財力,已經完全不足以承擔那麼大的工程。
陳老闆報了案,可沒人知道羅有方去哪了,後來因為工程遲遲不能開啟,和陳老闆簽了合約的那個企業一直訴狀將陳老闆告上了法庭,連同他之前做下的那些骯髒事,都一股腦地被翻了出來。
在陳老闆出庭的前一天,他回到家,卻發現飯桌上放著幾盤剩菜和一瓶喝剩的紅酒,另外還有一張字條。
字條上沒有太多內容,只是告訴陳老闆,紅酒味道不錯,而在落款的地方,則寫著“羅有方”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