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話說得有些深了,我沒能完全聽明白:“三重天關是什麼?那個符印,不是鎮地法印嗎?”
“三重天關啊,是南朝的大方士陶弘景創出來的一種鎮法,鎮壓的鎮。”師父耐心地向我解釋:“傳說當年陶弘景隱居句曲山的時候,當地有九嬰作亂,他為了鎮住九嬰,才創出了這麼一道鎮法。寄魂莊的古籍上說,三重天關,入地不入天,就是說,要佈置這種鎮法,只能在地下。”
師父說話的時候,老太爺卻顯得有些著急了,雖然他沒說什麼,但是我看到他臉上的表情已經變得有些急躁。
我知道老太爺是想早點登上塔破。
其實有時候想想,我那時候心也是夠大的,在邪墓裡頭,稍有不慎就可能萬劫不複,我卻還有閑心聽師父講故事。不過回過頭來想想,也就是師父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才能那麼放鬆,如果師父當時不在場的話,在那樣一個環境裡,我估計我早就崩潰了。
師父似乎沒有察覺到老太爺臉上的表情,繼續說道:“我過去也看過一些關於茅山宗的古籍……當初陶弘景隱居的句曲山其實就是茅山,古籍上說,茅山宗有一種專門用來鎮壓厲害妖物的陣法就是脫胎自陶弘景的三重天關。這種陣佈置起來非常麻煩,需要先在天然洞xue中找到鎮物,這裡所謂的鎮物,通常是一根從洞xue頂端向下生出的石柱或者石錐,這在三重天關中叫做鎮天錐。之後取九十九條陽鎖打入鎮天錐中,最後找六十六個工匠將鎮天錐掏空,將妖物禁錮在鎮天錐中。只要陽鎖不斷、鎮天錐不塌,禁在裡面的妖物就永遠也出不來。”
說到這,師父又指了指我的周圍,說:“起初看到這座懸空塔的時候,呵呵,我也被震了一下,心想這樣一座塔,是怎麼被那些青銅鎖鏈吊在半空的。後來才想明白,這座塔不是被吊上來了,而是它原身就是一根從洞頂生出來的石錐,造墓的人是先將鎖鏈固定在石錐上,在有工匠耗費數年之功,將石錐雕琢成了一座懸空的寶塔。之後才開一個門洞,裝上了穩固三重天關基底的石門,又在石塔之中掏出了碩大的空間。不過,石塔外牆雕琢得精細,到了塔的內部,工匠們的手藝卻突然變得粗糙起來了,我想,當年造墓人建造這座塔的最後關頭,應該是碰上了什麼事情,以至於不得不草草完工。”
在這之後,師父又之指著銅球內壁上的雙魚符印說道:“鎮地法印就是由陶弘景的雙陽符印延伸而來的,你仔細看,這上面的符印和鎮地法印是不同的,鎮地法印是陰陽雙魚,而這種符印則是兩條陽魚。只要將這種符印紋刻在鎖鏈上,就能讓青銅鎖鏈具備陽力,成為陽鎖,據說,當初陶弘景創出這一道符印,就是為了配合他的三重天關。”
我朝著銅球內側的符印仔細看了看,這才看明白,符印上的兩條魚的確是兩條陽魚。
在鎮地法印上,陰魚和陽魚看起來是非常相像的,它們唯一的區別就在腮後的三條橫線上,陽魚腮後三條實線,陰魚腮後是三條虛線,實線對應八卦中的乾卦,虛線則對應坤卦,乾陽坤陰,藉此分出了魚的陰陽兩性。
師父張了張嘴,還想繼續說下去,可還沒發出聲音來老太爺就插上了話:“柴師傅,咱們什麼時候上塔?”
老太爺當時一邊說著話,人已經開始朝石梯那邊走了。
師父臉上的表情變得有些尷尬了,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說了聲:“去,領路。”
我趕緊跑到了老太爺前面,一馬當先地走上了石梯。
說句實在話,我師父剛才的確是有些囉嗦了,本來時間就緊迫,邪墓裡面情況又格外複雜,結果他還說那麼多話,耗費了不少的時間。但我也理解師父的苦心,他就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向我傳道授業來的,對於我師父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傳承,還是傳承。
石梯上幾乎沒有一截完整的臺階,我們只能踩著石梯上面的坑洞,一點一點地往上爬。
來到石塔二層的時候,在石梯附近還出現了一具穿著短衫的屍骸,屍骸身旁還落著一把洛陽鏟。
看樣子,這具屍骸的主人,應該也是老黃家的先人了。
可黃老太爺似乎對那具屍骸一點也不關心,他大概是怕屍骸擋了後麵人的路,竟然一腳將骸骨踢到了一邊,老太爺年紀雖然大了,可腳上的力氣一點都不弱,那一腳踢上去,骸骨瞬間就散架了,飛得到處都是。
而黃家的其他後輩對於老太爺的這種做法似乎也並不感到奇怪,依然是各走各的路,黃昌盛甚至看都沒看那副骸骨一眼。
我心裡覺得怪,就向師父投去了一個疑惑的眼神。
師父卻朝我搖了搖頭,示意我不要多嘴。
反倒是劉尚昂在後面嘟囔了一聲:“這不也是老黃家的先人嗎,咋就……”
他後面的話沒說完,嘴就被梁厚載捂上了。
老黃家的先人和我們沒有關系,黃老太爺怎麼對那副先人遺骨,那是黃老太爺自己的事,是老黃家內部的事情。我們這一幫外人沒有權利指手畫腳。
石塔比我想象得要高,我們爬了將近一個小時,還是沒有爬到頂層。
老太爺已經顯得非常疲憊了,走了這麼遠的路,我也有些倦了,後來黃玉蓮就提議大家休整一下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