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主之事,事關國家,國家即每一個好人國國民。
此次‘敵國斥候刺國主案’不僅在好京城裡掀起了一股熱潮,更是在好人國裡捲起了一陣旋風,直卷的同仇敵愾、眾志成城。
在如此風浪下,尤家對好人國朝廷的控制就漸漸感到無力了,國主吳湞那邊正一點點收回權力,收回對好人國局勢的控制力,不過,國主吳湞暫時是不敢對尤家做什麼的。
尤家的新式兵器還在,尤家的虎平軍還在,張守城也在。
好京城裡沒有遊行,但各行各業都已經遞交了請願書、血書什麼的,要求嚴懲敵國兇徒、找壞人國報仇雪恨。
安子又回到了太平劇社,這兩天一直在忙這件事,時不時的,就要回來與張守城商量一下,他知道,斥候行刺的事兒說不定就與張守城有關,而太平劇社又是那麼好的一個平臺,張守城想用用的話,還是能鬧出點動靜的。
張守城一直聽著石為帶回來的訊息,又聽安子說了這麼多,心裡是有些想法的:
首先是國主那邊,常裡樓帶著衛國局的人緝捕壞人國斥候組人員是沒問題的,但要說壞人國斥候集體行刺國主吳湞就是純屬扯淡了,事關兩國交兵之事,好京城埋伏的幾個斥候組怎麼可能敢做這種事;
其次是民眾那邊,好人國裡的情況就不用贅述了,真正要為國主吶喊的人肯定有幾個,但只是口頭上跟著喊喊的絕對是大多數的,你不喊還能在好人國混下去麼,而這些源頭,又有多少人是被迫的呢;
第三是局勢那邊,國主吳湞使了這麼一招兒,一下就把好人國的全體民眾集中到他手裡了,也就是掌控了好人國,尤家剛剛做出來的定局又被他打亂了,接下來會怎麼樣,誰也不清楚……
總之就是一筆糊塗賬唄。
張守城覺得安子是想多了,就太平劇社那點場地,能鬧出多大的動靜,再說人家說封就給你封了,在這一點上,人家是不會猶豫的:“安子,你回去吧,事情該怎麼辦怎麼辦,湊熱鬧唄。”
“明白。”安子嘿嘿一笑,回去了,張守城這邊有了準話就行。
張守城想去尤家看看,又怕自己去了添亂。
對這種政事上的情況,他是兩眼一抹黑的,不知道碰到哪兒,就是一場麻煩。
尤家那麼多人加上孔家的參謀,能做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了,至於自己這邊,尤家為了自己不惜開戰,自己肯定也會為了尤家不顧一切的,這不僅是情理上的關係,更是局勢上的需要。
國主那邊既然在動手之前專門派了常裡樓過來,說明他們對自己還是有足夠的重視的,估計,也是被壽元丹新式兵器什麼的唬住了,他們還是想拉攏自己去幫他們做事。
有了這點微妙,自己和尤家就不會有什麼危險。
關鍵是局勢。
尤家要是在這次事件中失勢了,以後自己和尤家孔家再做什麼事,恐怕就沒有那麼方便了,而且時時刻刻要處在危險的境地當中。
但願尤家在這次事件中,至少在好京城裡爭一個自保的權力吧,連自保都做不到的話,以後真就是處處受制了。
最後還是要算到人的頭上。
這麼高明的決策,這麼有效的執行力,國主吳湞和常裡樓,真是配合的天衣無縫,根本就是個‘鳳凰傳奇’嘛。
出現這樣的情況,恰恰證明了張守城的判斷是對的,在眼下的好人國,不管任何局勢下,都是人更重要,要是這邊能早早留住常裡樓,恐怕就不會有那麼大的麻煩了。
斥候組那邊,只能自求多福了。
張守城相信,就算常裡樓收集了有關自己的證據,他也是動不了自己的,但斥候組就不同了,只要他們被抓,就是任由人家擺佈了。
現在好人國這邊把那麼大的罪名安到他們身上,無疑是他們最大的失敗,壞人國那邊會如何反饋,就不得而知了,當然,最重要的是,好人國發動不了這場戰爭。
如果真要打仗,無非是國主吳湞想借這次事件削弱或者剷除尤家的虎平軍,要是他一意孤行的話,尤家肯定會選擇與國主吳湞開戰的,到那時候,就還是好人國的內戰了,總的來說,這次事件對壞人國不會造成多大的威脅。
張守城還想了想壞人國那邊,估計那邊的態度是要查清真相加不予理睬的,真要打的話,壞人國的綜合國力應該是遠勝好人國的……
張守城要等的,還是好京城和朝廷裡的態勢。
死士營那些人雖然能打聽來一些訊息,但這些訊息絕對是有限的,完全比不上尤家孔家傳過來的話和當初斥候組的情報。
石為回來了,這次帶來的還是死士營那邊傳來的訊息,據說是好京城內外的軍隊沒有太大的動向,都在等著朝廷裡的決策,別的不清楚。
張守城還是有收穫的,只要好人國裡沒打起來就行。
一抬頭,三個女人過來了,尤志燕、董秋和翠翠。
之前都是尤志燕在張守城身邊守著,現在翠翠和董秋也想過來問問了,畢竟她們是小老百姓,都依靠著張守城,要是張守城這邊有什麼情況,她們也得跟著受連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