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外的考場內,當考生們看完考卷上的提示後,對這種區別於以往科舉的考題,都感到非常的心意。
上午考的傳統文科,總共也就十道題,前九題每題七分,最後一題三十七分。
但每道題的答桉,並非只單純的給零分和十分,而是會綜合考生的答桉進行一個評判。
全部答對,自然是給滿分,但答對一半,也是有分的,越接近正確答桉分數就越高,字寫得漂亮,同樣也是加分項。
而十道題,前六題都是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啟蒙書籍中選取一二段,考生只需默寫下一段即可,另外三題考的則是一些簡單的歷史,地理和一些自然常識相關的知識。
最後一題則是按題名寫一篇短文,只要不跑題,散文詩詞都可以,用白話文描述也行。
這樣的考卷,可以說只要接受過啟蒙的七八歲孩童,會默寫那些書籍,及格簡直就是十拿九穩。
所以此刻,無論是男子考場還是女子考場,看著這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考題,所有人心中都是狂喜。
那些少男少女,和二三十歲的婦人們反而佔據了優勢,前者啟蒙沒多久,對這些啟蒙書籍最熟悉,後者則是在教育子女時又溫習過一遍。
反倒是那些正正經經的讀書人,對這些啟蒙書籍忘了大半,但就是再忘記也總歸記得一些,加上字寫得漂亮,在憑藉三道歷史地理題,以及最後一題,只要發揮好一些,想要考及格也不難。
有些考生按照上面的提示寫好了姓名,性別,籍貫以及編號後,短短半個時辰就答完了上面所有的內容。
當然也有一些有才華的夫人小姐才子們,答完前面九題後,便認真的思考第十題,想要寫一篇錦繡文章,有的甚至打算做一首詩或者詞。
答題的時間只有一個半時辰,隨著一聲炮響,各考場監督計程車兵便宣佈考試結束,所有考生原地坐好,不許再動筆,然後士兵們便當場挨個的封名,收試卷。
收完試卷後,就立即再次髮捲,然後繼續答題,根本就沒有休息時間,中途上茅房更是不被允許,沒辦法,人手不夠,條件不允許。
發完第二張試卷後,時間已經過了正午,第二張試卷考的自然是算學,上面密密麻麻的簡易數字和符號,讓所有考生一時都未適應過來。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好在這兩年來,準備參加科舉的,對十個數字和符號都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就是臨時決定參加的那些小姐夫人們,幾個月下來也都掌握了十個數字和相關的符號。
而只要掌握了十個數字和符號以及簡單的公式,這張算學試卷,比起文科試卷來,更加的簡單。
算學試卷同樣只有十道題,全是一些簡單的加減乘除法,和兩道應用題,以及一道求圖形面積的題,都在百位數以內。
比起文科試卷,考生們都是默默的答題,答算學試卷時各考場則是熱鬧無比。
有的閉著眼背誦乘法口訣表,有的掐著指頭計算,也有的在草稿紙上列算式運算,更多的還是拿出了算盤,噼裡啪啦的撥個不停。
不過用算盤的這類人,大多都是酒樓的掌櫃,大戶人家的賬房和一些夫人,主要還是習慣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