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四年的夏季,大明北疆還在戰爭,西北無數的人在攜家帶口遷徙,南方卻是一片歌舞昇平,萬國來朝,太平盛世的景象。
七月份的時候,南方七省,歷經了一年半的新政改革,終於徹底完成,預計商稅和地稅,及關稅,將高達一萬萬兩白銀,這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尤其是在古代王朝。
就算是漢人王朝最富裕的宋朝,一年的稅收也沒有達到過這種高度,更何況這還只是明朝七個省份的稅收,華北四省,西南西北都未計算在內,如果等這些地區恢復元氣後,稅收估計還得再翻一倍。
而隨著海禁徹底解除,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在南京成立了大使館,兩國的遠洋海船也第一次來到了江南。
其後便是源源不斷的商船停靠在了寧波,杭州,長江口一帶的通商口岸。
短短數月時間,整個江南的商人都轟動了,猶如聞到血腥味一般殺向這些通商口岸,開設店鋪,設立貨站。
一船船絲綢,茶葉,瓷器甚至棉布,以及宣紙,刺繡等大量的物品,被兩國商人採購,運往歐洲。
同樣,兩國的商人除了運來一船船的白銀,還運來了香料,橡膠等一些大明沒有的東西。
物以稀為貴,這些東西被運到碼頭後,第一時間就會被那些有遠見的商人買走,運往江南各地售賣。
以前雙方貿易,受限於無法直接交易,江南的海商們,幾乎都只選擇將絲綢,瓷器這兩樣搶手貨運到馬尼拉交易,也很少會採購歐洲的東西,都是直接運銀子回來。
如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直接來到大明的港口,雖然首選依然是絲綢瓷器,但看見其他感興趣的東西,也會採購一些運回歐洲去試賣,同樣也開始推廣歐洲的特產。
這極大的增加了雙方貿易產品的種類,讓那些通商口岸收取的關稅也是一漲再漲,可以說這種直接貿易,對整個江南的經濟刺激非常大。
而這種情況卻讓荷蘭人要抓狂了,因為衝擊最大的要屬江南本地的海商,短短几個月,前往馬尼拉和雅加達的商船就大減,至於前往東番島上交易的漢人商船更是絕跡了。
可以說荷蘭已經快要徹底斷絕和大明的貿易了,而為了防止荷蘭人狗急跳牆,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聯合了起來,防止荷蘭人在海上打劫。
甚至不惜警告荷蘭人,若是敢動兩國的商船,將直接屬於戰爭行為,兩國將勢必聯合歐洲諸國一起討伐荷蘭本土。
兩國已經壟斷了和大明的貿易權,想要拉攏兩個盟友從陸地上進攻荷蘭,再簡單不過,所以荷蘭人根本就不敢動兩國的商船。
在和大明數次協商無果後,便一邊積極尋找盟友,一邊從世界各地抽調戰船前往東方,想要讓大明同意和荷蘭建交貿易。
如今歐洲除了三國,也就英吉利人的海軍過得去,並在積極的發展海上力量,如今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了印度洋。
作為後起之秀,對於三國海外殖民和東方貿易,英吉利早就眼饞不已,奈何起步晚,又一直被三國聯手排斥,所以處境非常的艱難,現在有荷蘭這個前輩願意帶他們一程,雙方几乎是一拍即合。
正因為荷蘭人抽調前往東番島的戰艦越來越多,讓鄭森也不敢冒冒然然的就進攻,不得不選擇繼續積蓄實力,打造更多的戰艦火炮。
沒辦法,鄭家的水師船小,想要擊敗荷蘭人的艦隊,就必須用數量堆死對方,這樣一來傷亡將十分的慘重,無論是陛下還是太后,都不會允許他拿水師將士的性命去填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無論是張嫣,還是朱慈烺的態度,都是隻能贏,不能輸,寧肯慢一點,積蓄夠實力後再戰,也不要急吼吼的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