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太后,東番島一事家父確實有失職之嫌,學生也曾多次勸諫過家父和一眾叔父,將此事上奏給朝廷,請求出兵收復東番島,驅逐西夷人,保我大明東南海疆…”
鄭森說道這裡,停頓了一下,然後一咬牙,繼續說道:“奈何叔父們一心只顧享樂,毫無報國之心,學生人微言輕,也是無可奈何!”
在座的都是人精,聽完這話幾乎都明白了鄭森的意思,也明白了他的目的。
見這傢伙竟然想踩著父親和一眾叔父們上位,左良玉也是鄙視不已。
馬士英卻是眼睛一亮,若是這鄭森願意大義滅親,不但極大的有利於解決這件事,還能徹底解決鄭家集團的隱患,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畢竟比起鄭芝龍等一眾老海盜們,這年輕的鄭森確實要好掌控多了。
至於什麼子不言父過,功利心太重,這在馬士英看來,都不是問題。
年輕人想要揚名立功,有爭心,有大志,再正常不過了,以當今陛下的胸襟,絕對會唯才是舉。
然而,張嫣卻是眉頭微皺,對鄭森的好感已經蕩然無存,顯然認為他雖有才華,品性卻是不行。
“啟稟太后,學生自知不該言長輩之過,但自古忠孝難兩全,學生雖有私心,想要為陛下為大明建功立業,洗刷同窗好友的鄙夷,可更多的還是想要保全家父和一眾叔父們,畢竟他們以前的所作所為,若沒有蓋世之功,實難以洗清。”
鄭森顯然也看出來太后對他產生了惡感,也理解,畢竟大明以孝治天下,但他也是沒有辦法,所以索性將心裡的話直接都說了出來。
“你的心意,和對朝廷陛下的忠心,哀家已明瞭,此事哀家會上報陛下,由陛下定奪,你且先回去吧!”
張嫣沉思片刻,便揮揮手,決定將此事上報給烺兒,至於烺兒用不用這鄭森,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謝太后,學生告退!”
鄭森只得無奈的告退離去。
他要的是太后能支援他回福建,掌控鄭家,然後為朝廷建功立業,收復東番島,這無論是對他個人和鄭家,還是對朝廷都是最有力的。
所以心中非常的失落,暗道太后終究是一介女流,缺乏決斷,若是換做陛下,恐怕會毫不猶豫的支援他。
馬士英同樣也有些無奈,在他看來此事太后完全可以先做主再上報。
給鄭森一道旨意,讓其回福建接管整個鄭氏水師,將鄭芝虎一家押到南京來受審,然後收腹東番島。
“啟稟太后,此子野心勃勃,賣父求榮,絕不可信,朝廷想要收復東番島,未必要依靠他鄭家的水師。”
左良玉卻和馬士英的想法恰恰相反,想將收復東番島的功勞搶下來。
張嫣覺得也確實不能完全依靠鄭家水師,但東番島肯定是要收復的,想想便命人將江南水師提督,和龍江造船廠的管事太監招了過來。
對於水師和造船廠朱慈烺一直都很重視,走的時候也做出了相應的安排和交代,所以張嫣也十分的上心,時不時就會過問一下,甚至還會派人前去視察一番。
奈何南京水師早已腐朽不堪,大明的造船業,也衰退的十分嚴重。
兩年來,雖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畢竟時間太短,南京水師經過整頓,倒是擴充到了兩萬多人,精氣神也不錯,可戰船卻只有上百艘,還都是一些小船,能真正出海遠洋的幾乎一艘都沒有。
而造船廠雖然也招募了數萬工匠,卻由於缺乏造大海船的老工匠和經驗,所以兩年來也一直在積累經驗,造出來的幾十艘戰船,都是兩三百擔的小船,和那些海商的商船差不多,與西洋各國的千擔大海船,根本就無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