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萬兩的超級工程,經過朱慈烺和營造監的一番規化被分為了五期。
第一期為兩條甲級官道和一部分乙級官道,工期最遲為明年九月底,預計總造價三千萬兩白銀。
短短兩個月,終於趕在年底之前,將沿途的路線全部勘探完畢,並分成了兩千個工段,進行招標。
差不多每一個工段都只有十幾裡,或者是一座橋,實際造價都只有幾千上萬兩不等,上萬個包工頭,爭奪這兩千個工段,差點將狗腦子都打出來,最終報價最低的兩千名武官獲得了這次的競標。
期間不少武官都學會了耍小心思,走門路,想要賄賂招標的營造監,好在這次是朱慈烺親自主持,監督,這才沒有讓其得逞。
對於這種情況,朱慈烺也知道是無法避免的,所以也只是警告了一番那些行賄的武官,將收受賄賂的營造監官員開除下獄問罪。
朱慈烺之所以敢大興土木,就是因為如今營造監的信譽已經建立了起來,根本無需自己拿出銀子,完全可以借雞生蛋,先用這些武官的銀子來修建。
而這些武官幾乎個個富的流油,兩百多年靠種地剝削積累下來的財富,最小的一名百戶,恐怕都有數萬兩銀子的財富,因為這是幾十代人積累的。
如今全部被遷到京城坐吃山空,雖然每日開銷,都要花掉一些銀錢,朱慈烺顯然不滿意他們花錢的速度。
可以想象一下,等這些傢伙拿著銀子前往北方各地招募百姓做工,百姓有了錢,增加了購買力,必定會拉動整個北方的經濟商業發展。
這不中標的兩千名武官,雖然都習慣性的和銀行貸了一筆款,但大多都只是象徵性的借了幾百兩。
畢竟他們有的是銀子,以前貸款只是怕到時候工期結束,朝廷不給銀子,現在這點幾乎已經無人再擔心,所以自然不願再揹負銀行高額的利息,花那個冤枉錢。
若非怕得罪公主殿下,恐怕一分錢都不會貸。
這套自己先墊付,後驗收,朝廷付款的招標制度,雖然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但想要申請成為包工頭計程車紳地主,大有人在。
奈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世襲武官出身,這讓許多士紳地主都大為不滿,於是對京城的那些武官便產生了羨慕嫉妒恨,雖然都屬於富人階級,但無形中卻形成了對立。
殊不知,這一切皆在朱慈烺的算計之中。
北方再大規模的搞建設,南方同樣也沒閒著,經過將近一年的勘探規化,南京工部的官員,總算將黃河改造的方案,和運河擴寬的工程確定了下來。
相比起修官道,黃河改道和運河擴寬無疑要複雜的多,所以工部的官員才足足忙活了近一年的時間。
不可謂不賣力,這種效率在歷朝歷代都是少見的。
兩個工程,同樣分成了五期完成,每期一年,預計投入高達上萬萬兩。
可當工部將一切都籌備就緒,馬士英和工部尚書拿著計劃方案,前來找張嫣做最後的審批,張嫣卻是有些猶豫不定起來。
顯然雖然有心理準備,朱慈烺走時也交代過,但依然被這巨大的工程嚇到了,不敢擅自做主。
“馬愛卿,這開銷會不會太大了?”
“回太后,雖然上萬萬兩聽著確實有些駭人,但以朝廷現在的財政收入,分五年是完全可以承受的,而且按照陛下制定的招標制度,頭一年朝廷是無需自己拿銀子出來的,將全部由哪些包工頭墊付。”
馬士英顯然也看出來了張嫣的猶豫不決,也只得的無奈的解釋道,對這位太后的魄力,他當真是無以至極。
包工頭制度,張嫣自然是清楚的,拿起方案,大致又看了一遍,最後還是說道:“此事太過重大,牽扯甚廣,還是先上報陛下再定奪吧!”
“太后所言極是,臣等先行告退。”
馬士英和工部尚書都是一臉失望,卻也只得贊同一句,然後躬身施禮告退。
畢竟太后都說出要上報陛下的話了,他們還能說什麼?難不成還勸說太后,說不需要上報陛下?
南京城同樣聚集了大量的武官,北京的情況也早就傳了過來,這些武官們也是等得望眼欲穿,幾乎各個摩拳擦掌,就等著去競標了。
結果工部傳來訊息,方案最終卡在了太后那裡,恐怕還得再等上一段時日,所有人對張嫣同樣是無奈到了極點。
著急的還有坤興公主,因為銀行也等著放貸,這不訊息傳出沒多久,就急匆匆的從浙江回到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