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眾大小反賊安置妥當後,朱慈烺也終於將心思和精力放到了治理西南和西北兩地上,同樣也打算對全國的軍隊進行一次徹底的調整。
首先俘虜的三十餘萬士兵,自然要全部退伍,返回各自家鄉去務農,畢竟大明已經不需要這麼多兵馬了,何況即便需要,朱慈烺也寧願重新招募,重新訓練。
其次,便是重新更改各軍的番號和駐地,御林軍正式改為第一軍團,中軍改為第二軍團,左軍改為第三軍團。
第一軍同樣負責保衛皇城宮城,不設軍團長。
第二軍和第三軍則是駐守在京城附近,第二軍的軍團長同樣由紅娘子兼任,第三軍的軍團長不變,依然是英國公。
吳三桂的前軍改為第四軍團,駐守西北。
周遇吉的後軍改為第五軍團,依舊駐守山海關。
黃得功得右軍改為第六軍團,駐守草原。
秦麗華的第八鎮升級為第七軍團,由秦良玉兼任第七軍團軍團長,秦麗華和李大開擔任副手,第七軍團駐守西南。
李大開的第九鎮和南京的第十鎮合併為第八軍團,由左良玉擔任第八軍團軍團長,並晉升為上將軍,駐守南京。
其餘各鎮番號不變,只不過駐地都進行了調整,劉澤清的第一鎮被調往了宣府大同,高傑的第二鎮被調往了湖廣,劉良左的第三鎮被調往了山東,劉芳亮的第四鎮被調往了河南,吳三輔的第五鎮被調往了福建,唐通的第七鎮被調往了貴州,左夢庚的第八鎮被調往了兩廣。
這次朱慈烺總算沒有忘記沐國公,授予了上將軍軍銜,並將第九鎮的番號給了他,命其駐守雲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八個軍團的兵力不變,依然是六萬人,但各鎮的兵力卻削減至兩萬,多出的老兵全部轉為守備軍。
這些老兵將擔任北方,西南,西北各府州縣駐軍的將領,士兵則是依然重新招募。
這樣一來,大明的野戰軍便擁有八軍九鎮,兵力規模大約在66萬左右。
而這次,朱慈烺也終於徹底廢除了衛所世襲制度,所有衛城一律改為州縣,千戶所改為鄉鎮鎮,百戶堡改為村寨,所有軍戶匠戶一律改為民戶。
所有試百戶以上的武官,同樣是要麼保留官身,放棄土地,前往京城,要麼廢除官身,留在當地。
而這次武官們的土地,朱慈烺都做出了限制,按照每戶最多隻能保留兩百畝私田,其餘多出來的全部充公。
因為他打算趁機,在西南西北兩地實施終極版土地改革計劃。
那就是今後任何人,每戶最多隻能擁有兩百畝的私田,其他土地全部收歸國有,然後按人口分給普通百姓租種。
這樣一來,那些地主大戶為了多保留一些私田,必定會分家重新立戶,但想要單獨立戶,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必須是成家的男丁。
也就是說今後兩地不會再出現大地主了,最多也就是兩百畝的小地主,自己管理耕種,收割時臨時僱些人手罷了。
想要像以前那般,什麼都不管,坐等收租的好事,絕無可能了。
這般激進的土地政策,和打土豪分田地已經沒有區別了,用屁股都想得到,一經實施,天下士紳肯定會炸鍋,因為這是在挖他們的根。
所以朱慈烺才打算先在西南西北兩地實施,因為兩地的地主大戶基本上都被兩大反王折騰的七七八八。
而等到兩地實行完後,在再北方四省實施,待到北方四省實行完後,最後再逐步向南方各省推行。
如此循序漸進,各地區分而治理,既能讓大傢伙有個心理準備,也能盡最大的可能減輕阻礙。
喜歡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請大家收藏:()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