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長安城破,闖王身死,包括李過,劉宗敏在內的餘將皆降。
短短半月,除了偏遠的甘肅鎮,整個西北地區幾乎所有府州縣衛都已上表歸順。
而位於河西走廊的甘肅鎮,多半也是由於路途遙遠,訊息閉塞,還不知詳情。
此時,各路大軍也已抵達長安城外,紅娘子也按照朱慈烺的意思,讓吳三桂率領十五萬大軍南下漢中,同時再次派遣了使者給八大王張獻忠發出了最後通牒。
同為義軍出身,紅娘子和八大王之間也沒有什麼仇怨,所以對於張獻忠和其一眾手下將領,紅娘子也不想趕盡殺絕,終究還是給了最後一次機會。
漢中雖然地勢險峻,自古便易守難攻,雖然以前的駐軍幾乎都被孫可望帶走了,但西北局勢危急後,八大王還是東拼西湊了五萬人馬進駐漢中。
雖然有五萬人,但大多都是臨時徵召,戰鬥力著實差強人意,更要命的是,大西軍中除了李定國已無大將,這讓張獻忠不得不再次披掛,親自前往漢中禦敵。
而蜀東的李定國及麾下的十萬大軍,根本就不敢抽調一兵一卒前往漢中支援。
因為秦麗華的五萬白桿兵,加上李大開的第九鎮三萬人馬,讓李定國壓力巨大,根本不敢有絲毫鬆懈。
關鍵是已無險可守,這半年來雙方大軍一直對峙在長江兩岸各地,雖互相都有試探,但始終沒有爆發大戰。
秦麗華和李大開兩人遲遲不戰,並非是懼戰,而是在執行朱慈烺防禦為主的戰略。
李定國同樣不敢冒然主動出擊,因為一旦戰事不利,明軍長驅直入,一切皆休。
可以說雙方都沒有必勝的把握,然而此時西北已被明軍攻破,秦麗華和李大開哪怕敗了,李定國也是絕對不敢順江而下殺入湖廣的。
所以兩人是再也沒有半點顧慮,立即就打算和西岸的李定國決戰,想要先北軍一步殺入成都城。
顯然兩人也受到了影響,下意識的認為第八和第九鎮屬於南軍,都起了增強好勝之心。
雲南的沐國公雖然也立功心切,想要在皇帝面前表現一把,率軍從南面夾擊四川,奈何沒有皇帝的聖旨,和大都督府的調令,根本就不敢擅自率軍出雲南,所以也只能乾著急。
其實沐國公更急的是皇帝對沐國公一脈的態度,雖說他們沐國一脈世鎮雲南,可皇帝在進行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時,像是忘記了雲南和沐國公一樣,這讓沐國公不得不胡思亂想,整日揣測皇帝是不是想要撤銷沐國公府。
“秦將軍,這李定國確實不簡單,沒想到反賊中竟還有這般人物!”
一連幾天交手下來,明軍沒佔到絲毫便宜,讓李大開也是眉頭微皺,也收起了原先的輕視之心。
“這李定國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才,兵法謀略要遠遠超過那孫可望和劉文秀,想要擊敗他,恐怕我軍也得付出不少的代價。”
秦麗華點點頭,神色間頗為惋惜。
白桿兵和大西軍交手不止一兩次了,所以對張獻忠的四個義子,她都非常瞭解。
這李定國十二歲就參加賊軍,十四歲就獨領一軍,跟著張獻忠走南闖北,東竄西逃,不知道吃了多少敗仗,打了多少勝仗。
所以雖然年紀輕輕,才二十五歲,可戰陣經驗卻絲毫不輸那些征戰多年的老將,簡直就是個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