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還是黃得功先一步攻破了建奴最後面的三座大營。
為了不被明軍生擒活捉,多爾滾和洪承疇也不得不翻身上馬撤出大營,和北面的騎兵會合。
而無數的朝鮮兵和漢兵則是隻能邁開腳丫子,跟在後面狂奔。
中間三座大營仍在堅守的漢兵和八旗兵,見狀也不得不捨棄大營跟著向北面逃去。
一時間逃命的漢兵和朝鮮兵就如螞蟻一般,向著北面瘋狂的湧去,丟棄的盔甲兵刃鋪了一地。
明軍自然是趁勢一路追殺。
好在北面的建奴騎兵,一見情況不妙,便立即和左軍脫離了糾纏,居高臨下的掩護著潰逃的敗兵,讓明軍不敢肆無忌憚的追殺。
聽著傳來退兵的號聲,看著近在遲尺的高臺帥旗,鰲拜一臉的不甘,但也不得不翻身上馬,帶著殘餘的四萬多騎兵開始脫離戰場。
沒辦法,再不脫離,等明軍的步兵圍上來就走不掉了。
也確實,哪怕英國公在缺乏大戰經驗,也派了兩個營朝著朱慈烺的帥旗殺了過來,左軍也轉守為攻。
最後在騎兵的掩護下,加上天色也暗了,明軍不得不放棄追擊,多爾滾這才得以帶著殘兵敗將,成功的退回到了十五里外的大營中。
幸好還留了這麼一條後路,不然後果當真是不堪設想,可一翻清點下來後,多爾滾還是欲哭無淚。
十三萬漢兵,總共只回來了將近七萬左右,折損過半,更要命的是回來的七萬人,幾乎個個神情萎靡,有一大半的兵器都丟在了路上。
北面的五萬騎兵,損失倒不怎麼大,加起來也才損失了數千騎,顯然這些漠北的蒙古人一直都在打巧戰,根本就沒和左軍硬拼。
反倒是鰲拜的六萬騎兵折損了近兩萬騎,其中有一萬都是真正的八旗精銳,加上派去防守中間三座大營的五千八旗,也損失了近半,加起來整整損失了一萬五千多八旗勇士,這讓多爾滾心疼的差點沒直接暈死過去。
雖然騎兵加起來還有將近九萬,漢兵也差不多有九萬,留在後面營中的糧草也還可以再吃上三月,但無論是多爾滾還是洪承疇都明白,他們已經失去了和明軍繼續正面決戰的能力了。
明軍的損失同樣也不小,左軍和右軍加起來折損了近萬人,中軍最為慘重,整整折損了一萬五千人,連兩萬御林軍都損失了近兩千。
加起來整體傷亡也逼近三萬大關,不過以斬殺的步兵和騎兵加起來將近十萬,加上又是進攻的一方,對方還有十多萬騎兵來看,無疑是一場大勝。
至於朝鮮兵,根本就懶得計算。
但一下傷亡了近三萬將士,朱慈烺卻是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尤其是三百多名弟子的陣亡,想想心口就一陣刺痛。
夜幕降臨。
白天大戰計程車卒們早已累得呼呼大睡,朱慈烺的帥帳內,卻是燈火通明。
大小上百名將領擠在大帳的兩側,都是沉默不語,默默的看著跪在地上的黃得功和另一名御林軍統領。
看著跪在地上請罪的兩人,朱慈烺一時也是頭痛無比,兩人一個是戰場不尊號令,一個是戰場擅自脅迫主帥逃跑,雖然兩人都是為了他好,但這種風氣卻是不能漲的。
否則軍法軍紀將蕩然無存,可要是真的依照軍法將兩人斬了,又未免會讓三軍將士寒心,畢竟時代不一樣,兩人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忠君的最佳體現,所以才讓朱慈烺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