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多爾滾雖然比起皇太極差了一截,但終究也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也繼承了努爾哈赤的魄力。
不但下令大軍快速壓進,還派人給明軍送去了戰書,三日後兩軍決一死戰。
這一決定讓所有的蒙古人和八旗勇士們都沸騰了起來,一時間也是戰意高漲。
顯然這般磨磨蹭蹭,你進我退,我退你進的把戲,讓直來直去的蒙古人和八旗勇士們早已厭煩無比。
對於多爾袞這一決定,洪承晴嘴上未說,心中卻是頗為讚賞。
這一個月來,明軍的表現著實讓人產生了一種不可戰勝的錯覺。
士氣之高,軍容之整,亙古未有,任何陰謀詭計,在如此規模的軍隊面前都是浮雲。
加上又彌補了騎兵的缺陷,想要將其擊敗,唯有正面硬戰,拿人命去拼。
而這恰恰又是大清的短板,可這還只是明軍的三個軍,若是都瞻前顧後不敢戰,將來明軍的五軍十鎮一起壓來,大清恐怕連拼命的機會都沒了。
洪承疇之所有沒有提醒,就是想讓多爾滾自己醒悟,只有自己醒悟,才會拋棄所有的幻想和顧慮,孤注一擲。
而多爾滾也確實想明白了,見識了明軍的強大後,他知道兩大闖王靠不上的,投機取巧,懼怕傷亡,和明軍耗在這裡,只會徒耗糧草。
大清和大明終有一場生死大戰,與其面對未來的明軍,還不如直面現在的明軍。
畢竟明軍現在只有三個軍,二十萬,土默特部的騎兵也遠在大同附近,可以說是擊敗明軍最好的時機,也是擒殺那小皇帝唯一的機會。
只要贏了,明軍必定全軍覆沒,三五年內都將無法再北出長城,若是僥倖擒殺了小皇帝,大清未必就沒有再次入主中原的可能。
為此哪怕三十萬馬步兵折損大半,也是值得的。
面對多爾袞的戰書,朱慈烺同樣沒有拒絕,但將時間卻改在了半月之後,將地點改在了宣府以北。
顯然朱慈烺並未被衝昏頭腦。
對方騎步兵分散,他自然會毫不猶豫的決戰,甚至是主動進攻,可現在對方騎步兵已經會合,又遠離宣府,此時決戰根本就不合算。
所以大軍繼續向前緩慢的推進,而前方的十萬騎兵,也不敢再讓明軍靠近,又不能讓道,只得發起衝鋒。
多爾袞率領著主力大軍,三天後也終於首次逼近到了明軍三十里內。
雙方一連交戰三日,明軍的戰車和騎兵損失慘重,擋道的建奴十萬鐵騎,同樣損失了兩三萬。
而雙方的步兵,則沒有接戰,都在不斷的加固大營,顯然三十里的距離,無論是多爾滾還是朱慈烺都不敢大意。
這個時候一旦丟掉大營,沒了糧草輜重,明軍肯定會全軍覆沒,建奴同樣也會損失慘重,步兵無法回去。
“陛下,從這三日的戰事來看,建奴決戰之心很堅決,還是原地固守吧,再打下去,戰車和騎兵非得損失殆盡不可!”
黃得功第一次提出了建議。
“嗯,命令全軍原地防守,待土默特部的騎兵抵達後,再行決戰。”
朱慈烺點點頭,他又不傻,多爾滾明顯是一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他們留在草原上的駕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