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大將軍,昨日闖軍已出潼關,人馬從上午一直延綿不斷,至黃昏仍未完全出關!”
“哼!一群草寇也妄想逐鹿中原,簡直不知死活!”
前軍的帥帳內,聽聞探子來報,吳三桂不屑的冷哼一聲。
似乎對這種情況早有預料,說完便衝著傳令兵又下令道:“命令高傑那龜孫子死守洛陽,最低也得給本侯堅持半月,否則老子要扒他的皮。”
“是,大將軍。”
傳令兵一抱拳,閃身出了大帳。
一旁負責記錄吳三桂命令的一名尉官則是眉頭微皺,停下筆提醒的道:“大將軍,剛才的命令是否要更改一下?若是不改,末將便如實記錄了。”
“嗯…”
吳三桂也反應了過來,知道如今不比以前,若是讓陛下和貴妃娘娘看了剛才的命令,難免不會多想,於是擺擺手,道:“將高傑龜孫子改成第二鎮,將扒皮改成軍法從事吧!”
說完,心裡也是哀嘆一句,這大明的將軍如今是真的越來越不好當了,不但條條框框一大堆要遵守,現在更是連主將的一言一行都要記錄在桉,當真是渾身都不舒服,卻又不得不小心慎言。
因為誰都不知道,這檔桉陛下會不會真的看。
這種情況,別說他給高傑和劉澤清那兩個雜碎挖個坑,將其弄死,就是連稍微出格的命令都不敢下。
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
負責記錄的校尉自然是講武堂畢業的學員,再次提筆記錄了起來。
“大將軍,闖軍來勢洶洶,看情況恐怕不下二三十萬,第二鎮只有三萬人,是否從其他各鎮抽掉一些兵力增援一下?”
說話的同樣是一名講武堂的學員,不過是一名上校尉,軍銜雖低,職位卻很重,負責整個前軍的日常訓練和思想工作。
對這些講武堂的學員,包括吳三桂在內的前軍所有將領都是敬而遠之,都是抱著既不得罪,也不親近的態度。
畢竟誰都不知道,萬一和這些學員喝酒時,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會不會被偷偷上報到陛下那裡去。
所以此刻吳三桂雖然心中有些不快,但還是解釋道:“洛陽城高池厚,糧草軍械充沛,第二鎮三萬人堅守住半月綽綽有餘,待到敵軍久攻不下,士氣受挫,大軍再合圍上去即可。”
原本計劃是要主動進攻潼關的,所以前軍是駐紮在洛陽城下的,接到朱慈烺轉攻為守的命令後,吳三桂便將前軍後撤至一百里,留下高傑率領第二鎮單獨駐守洛陽。
為的就是吸引闖軍兵出潼關直接攻擊洛陽,然後各鎮一起合圍,在洛陽城下一舉全殲闖軍和大西軍。
對於高傑能不能守住洛陽,這點吳三桂毫不懷疑。
其實吳三桂根本就沒將闖軍和大西軍的那三四十萬人馬放在眼中。
在他看來,根本不需要這般麻煩保守,只要對方大軍敢出潼關,以他的前軍六萬人馬,再加上高傑,劉澤清,左夢庚的三鎮,十五萬大軍直接迎上去,不殺的對方一個屁股尿流,他吳字倒提過來。
奈何陛下謹慎過了頭,硬要先將大軍分散駐守各地,他也只得遵命而行。
本來闖軍和大西軍的主力已經出了潼關,吳三桂完全無需等半個月,而是可以立即就讓各鎮圍過來,但私心作祟,還是想讓高傑吃點苦頭。
畢竟堅守半月,大軍在上,勝算要大得多,誰都無法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