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們加入了皇家工商會有了保障,既可以一邊經商,又可以一邊考科舉,是在也不甘心,將每年賺取的大量財富孝敬給那些沽名釣譽的官宦世家。
相比起每年孝敬的那些財富,那點會費根本不值一提。
其實江南的資本,早已完成了原始的積累,之所以無法像西方那樣出現資本主義,究其原因還是國情不同。
中國的商人賺了錢後,首先想到的絕對不是賺更多的錢,擴大生意規模,而是想當官。
因為在商人們看來,族中要是沒有個官,在仕林中說不上話,再多的財富家產都是浮雲。
滅門縣令,抄家知府可不是說說而已。
這只是其一。
其二便是中國自古就是君權至上的社會,資本一旦壯大,必定會威脅到皇權,其結果便是遭到皇帝的打壓,一旦皇權壓不住資本,便是皇朝覆滅,重新洗牌的時候。
而資本同樣無法當家做主,掌控社會。
明末就是因為皇權壓不住資本了,導致經濟崩潰,財富嚴重失衡,進而引發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將明朝推翻。
最後哪怕誰做了皇帝,同樣都會選擇打壓資本,穩固皇權,滿清是這樣做的,若換了李自成和張獻忠,同樣也必定會這樣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明末雖然已經有了資本的萌芽,但這萌芽永遠也不會有機會成長為蒼天大樹。
正是因為君權至上的思維根深蒂固,所以在中國商永遠都是官的附庸,不可能像西方那般反客為主。
但如今作為大明皇帝的朱慈烺,本應將資本這頭老虎拴起來敲打,可現在卻反而養起了老虎,帶頭搞起了皇家資本。
還成立了皇家工商會,給資本增加了一個最重要的保護罩,將資本這頭吃人的老虎徹底放了出來。
朱慈烺之所以敢將資本這頭老虎放出來,那是因為他有把握掌控這頭老虎。
而江南的官宦書香世家們,自然不甘心就這般讓那些商人脫離自己的掌控,讓本應屬於他們的財富,直接被皇帝收取。
雖然不敢再像以前那般以權勢壓迫商人,但他們並非沒有手段制衡商人,因為江南的土地八成都掌握在這些官宦世家和書香世家手中。
那些桑農佃農也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再加上稅收罰款又損失慘重,開年以後,幾乎所有的地主士紳都選擇了加租。
那些掌握著大量桑田的官宦書香世家們,更是將生絲的價格漲到了天上,將那些絲綢海商們直接嚇傻了。
不但如此,那些官宦世家還開始開倒車,準備恢復以前的男耕女織,讓桑農們自己養蠶抽絲,然後回家去織布,佃租也改收銀子為收絲綢。
而那些會織布的女工,雖然以前都是集中到商人們開的作坊中繅絲織布,但賣身契卻是掌握在那些官宦世家手中,這導致整個江南的紡織業,陷入了一片混亂停滯的狀態。
對這種情況商人們早有預料,所以並沒有產生慌亂,而是都等待著皇家工商會或者說是皇帝的反應。
若是皇帝不管不問不解決,那他們就只能退出皇家工商會,繼續依附那些官宦世家,若是皇帝真的下決心支援商業,那他們今後便能徹底擺脫那些官宦世家的束縛。
“皇兄,怎麼辦?蘇州常州揚州的紡織作坊,幾乎全部都停工了,要麼是工人跑了,要麼就是沒有了生絲。”
坤興公主顯然沒料到會是這種情況。
“看來皇兄也被江南的這些文人士紳們騙了呀,原來他們一直都掌握著資本的命脈,事情遠比我想象的要複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