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一回到內閣,便將八部所有七品以上官員全部召集了過來,然後將皇帝的精神傳達了下去。
八部官員聽說陛下不要戶部上交一分銀子,今後的稅收也全部由內閣處置,都是一臉的不敢置信,隨即便是狂喜。
同時對皇帝的胸襟和魄力,也是打心底裡敬佩,如此君王,當真是古之未有呀!
直到一眾官員都平復下來,馬士英才又將養廉銀,經費獎金和重農興商的事兒,詳細的講解了一遍。
眾人聽完,對皇帝的那套經濟理論同樣是無法理解。
馬士英也沒管他們理不理解,直接讓戶部十日之內,核算出各府州縣的養廉銀獎金經費,然後讓銀行代為轉發。
最後才看向工部尚書道:“王尚書,接下來工部要派人前往蘇北河南進行實地檢視,然後儘快制定出完善的改道方案,不得懈怠,知道嗎?”
“閣老放心,下官一定盡心盡力,絕不會出半點紕漏。”工部尚書激動的答道,惹的其他尚書都是羨慕不已。
尤其是兵部,刑部,禮部尚書,刑部還好,時不時就有犯事的官吏要偵辦,可兵部和禮部就完全形同虛設了。
……
年關將至。
隨著各州縣的養廉銀獎金經費到位,整個南直隸的官吏對朝廷和皇帝的歸屬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各種雜稅取消,鹽巴棉布糧食等生活所需品,都被各地的皇店控制在了合理的價格,各地的官吏也不敢再肆意盤剝,加上寶鈔的流通,大大方便了交易,使得的整個南直隸,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場景。
至於禍害各地的山賊水匪,早就被紅娘子剿滅的一乾二淨。
而大明皇家邸報第一期,也終於趕在年前在南方數省開始發放。
整整十萬份,同一天釋出,今後的各期便不會再同步,為此宣傳監在各省各府州縣,都成立了分部,一躍成為繼銀行和皇店的第三大內廷部門。
所需的經費則全部由陳圓圓的風月司來出。
一開始各地的文人士子,為了抵制皇家邸報,是堅決不要不看,白髮都不要,可耳朵卻是不能不聽,最終許多人還是沒忍住心中的好奇,讓僕人領一份帶回家偷偷的看。
十萬份皇家邸報,平均的散佈在了南方各省州縣,起到的作用還是巨大的,幾乎所有州縣的地主士紳對新政都有了個詳細的瞭解。
再也不似以前那般人云亦云,謠言滿天飛,不知該信哪一句。
同時各縣宣傳分監的女官們,也帶著說書先生保鏢和大量的鹽巴布匹前往鄉下,一邊發放布匹,鹽巴,宣傳陛下仁德,一邊向百姓宣讀報紙內容。
沒辦法,身為皇帝必須要一碗水端平,給南直隸的百姓都發了布匹和鹽巴,其他省的百姓肯定也要發。
這般聲勢浩大的下鄉宣傳,幾乎整個南方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接下來其餘各省必定也會推行新政。
朱慈烺同樣也沒閒著,南直隸的衛所,雖然不像邊鎮那般密集,但也是有一些的,如今各地計程車紳地主已經屈服,也到了收拾他們的時候。
對這些衛所,朱慈烺就沒有再改革了,而是直接廢除,衛城改縣城或州城,千戶所改縣或者鎮,百戶所變村寨,所有軍戶匠戶一律改為民戶。
至於那些衛所武官,朱慈烺也給了他們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放棄官位,今後直接在當地做地主。
第二個選擇,放棄土地和所有不動產,帶著家人和財富來南京,可以保留官身。
幾乎所有的武官都選擇了放棄土地和不動產,帶著家人前往南京,接受朝廷的另行安排。
顯然在這些武官的心裡,他們世世代代世襲的官位,要遠遠比土地宅子重要。
因為只要有官身,憑他們幾十代積累下來的財富,到了南京今後完全可以再慢慢置辦土地家產。
可要是沒了官身,留在當地做地主,說不定最後土地保不住,連財富都得被人奪去。
對於武官的選擇,朱慈烺到是並未感到意外,因為在古代人的思維中,當官永遠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在古代,殺官造反可不是說說而已,所以哪怕是一個無權無勢的百戶,除了皇帝也是沒有其他人敢亂殺的。
有官身,哪怕最小的官,無論文官武官,都相當於有了一層保障,一般情況下是沒人會和你過意不去的。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從九品的小吏,在被授予官身後,不敢再像以前那般囂張跋扈,都變得非常愛惜名聲了。
因為害怕名聲壞了,官身被奪。
對這些武官,朱慈烺同樣準備納入營造監旗下的包工頭隊伍,今後讓他們負責承建工部和營造監的工程。
這些包工頭和營造監屬於合作關係,互不同屬,但要是誰敢偷工減料,違反營造監製定的標準,輕則罰款重建,取消資格,重則下獄,剝奪官身,所以威懾還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