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失察,待將三河鎮所有田丈量一遍再說,可別怪本官沒提醒你,失察最多革職,可要是這畝數對不上,那可就是亂報瞞報虛報,一律革職查辦,交刑部受審。
所以接下來你可要記清楚了,不要亂指認,以為可以拆東牆補西牆,本官只丈量一次,別到時候自己把自己坑死,怨本官沒提醒你。”
方則說完,便讓十幾名秀才帶著兵丁們開始丈量,而負責三河鎮的文吏,聽說他們只丈量一次,生怕他們出錯,根本就不敢亂指認。
畢竟三河鎮三萬多畝田,按照戶部的規定,只能出錯三十多畝,超過四十畝,便算作徇私舞弊。
三河鎮由於地處平原,所以丈量的速度很快,也不復雜,只是十日,三萬多畝農田便全部丈量完畢。
見數目相差不大,竟沒有超過戶部的規定,方則也是頗感詫異,眉頭都皺成了川字,但也只得說道:“記錄,經查定遠縣三河鎮,上報田畝資料為,桑田兩千三百五十一畝,水田一萬五千三百畝,旱田一萬三千兩百三十五畝。
實為,桑田兩千三百六十畝,水田兩萬五千三百畝,旱田三千一百二十畝,旱田數量與上報數量相差近一萬畝,疑似存在徇私舞弊現象,負責官員,劉洪,編號甲字…”
一旁的秀才回快的記錄著,而負責的文吏早已直接癱軟在了地上。
吳宏則是面無表情,他沒想到方則竟然絲毫不講情面,想將他們往死里弄。
這明明可以說成失察,卻硬要說成徇私舞弊,分明是想踩著他們的屍體往上爬,簡直無恥之極,禽獸不如。
“方大人,這田畝數量對得上,本縣衙人手有限,精力不足,一時上當受騙,將水田誤認為旱田也情有可原,這般直接當作徇私舞弊,未免有些不太合適吧?”
“吳大人此言差矣,若是幾十上百畝,確實情有可原,可足足上萬畝水田誤認為旱田,不是徇私舞弊是什麼?
何況在下也只是秉公執法,如實上報,至於如何判定,戶部吏部自由定奪。”
方則毫不客氣的回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完便帶著人直接返回縣城。
而接下來的幾天,其他各鎮也相繼核查完畢,竟然和三河鎮的情況差不多。
方則知道這種情況報上去,恐怕最多也就將那十二名負責的文吏革職,想要將吳宏這個知縣幹掉應該還不行。
如今已將他得罪死,若是不徹底將其弄得徹底無翻身之地,以他的人脈和家中財富今後必定會報復自己。
想到這裡,方則又將所有的文吏幹吏全部分開,一一審問,文吏幹吏們也知道瞞不住,都是老老實實交代。
見這些文吏,雖然都收了士紳地主們的銀子,可吳宏卻是數次都拒絕了他們的孝敬銀,方則也是氣的破口大罵,暗罵吳宏狡詐陰險。
如果吳宏收了銀子,最低也要落個知情不報,嚴重失職,加上收受了賄賂,絕對要被革職。
可沒收銀子,便可以死不承認,將責任都推到文吏頭上,最多也就失察記過。
方則很想弄點假證,但這次來的人實在太多,何況新科進士也不是隨便能誣陷的,最終也只得無奈的如實上報,等待吏部的回應。
果然,只是七日吏部的公文就下來了。
定遠知縣吳宏失察,記過一次,加上前次的立功,功過相抵幾乎不受影響。
十二名文吏也只是嚴重失職,不存在舞弊現象,革除官職,返回原籍,協助的幹吏記過一次,取消獎金,小吏警告一次,取消獎金。
看著吏部處罰公文吳宏是哈哈大笑。
“閣老英明,部堂英明呀!”
“永年兄,此次為兄也是秉公辦事,還望永年兄莫要在意!”
“哼,方大人,本官公務繁忙,恕不奉陪。”吳宏丟下一句便離開了大堂。
方則卻是無法立即離開,竟然吏部選擇從輕發落,那報上去的口供吏部肯定是燒了,必須得再重新錄一份帶回去,將收取地主士紳銀子一事刪除,否則他也就別回去了。
一眾秀才們同樣都非常的失望鬱悶,這種結果大家最多記小功一次,以大家來時的期盼相差太大。
喜歡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請大家收藏:()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