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後,文官們都回去了。
而武將勳貴們則是被請到了乾清門,顯然在皇極殿只是走個過場,五軍具體如何組建還得再細議。
“參見陛下!”
“都坐吧!”
朱慈烺一揮手,上百名將軍紛紛人挨著人的坐在了兩邊的小凳上,唯有紅娘子坐在朱慈烺身邊。
勳貴們除了英國公和受到封賞的十幾人,其他的都沒請來,更多的還是以五大將軍為首的軍中將領。
“諸位,如今北方糜爛不堪,百廢待興,朕又免除了三年稅負,短時間內恐怕很難供養得起幾十萬大軍,所以朕欲讓各軍在京師附近屯田,自給自足…”
朱慈烺掃視了一眼眾將,便將自己的屯田大計,仔細的說了出來。
那就是除中軍外,其餘四軍各軍正兵五萬,軍餉減半每月一兩,畢竟仗打完了,這在古代很正常。
京城的一百多萬流民暫時全部編為軍戶,由四軍帶領他們去屯田養豬,這些普通軍戶是沒有軍餉的。
平時種田養豬,戰時抽調青壯作為輔兵,吃大鍋飯,統一勞作,實行軍事化管理。
沒辦法,就一百萬石糧食,不這樣搞,絕對等不到江南糧食運來就得斷糧。
每軍至少屯田兩百萬畝,反正京城附近的地主士紳,要麼死了,要麼就降過賊,自己不追究他們的責任,交出一些土地來抵罪不過分吧?
何況永平府和順天府大部地區,除了城中的人,四野已經沒有普通百姓了,要麼當初逃到了京城,要麼就被韃子驅趕來京師。
而各軍的土地,名義上會分給此次參戰人員和立功人員,最低也有十畝。
但要再服役三年,才能真正退役去種自己的地,暫時由各軍代為管理,軍戶耕種,所得也自然歸各軍集體所有。
五萬正兵平時訓練,農時也要去幫忙,同樣普通軍戶平時也不能閒著,除了興修水利,每年青壯也要抽空操練一段時間。
之所以搞成這般,也是無奈之舉。
他不可能將土地無償的分給那些流民,否則屁事不幹的流民坐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
而上陣拼殺,保家衛國計程車兵卻還要日日訓練,沒分得土地,今後誰還肯當兵?誰還願意奮勇殺敵?給朝廷給他這個皇帝去拼命?
當然也不能將土地直接分給這些將士,否則都散夥去種地,老婆孩子熱炕頭了,仗還要不要打?
畢竟這幾十萬人可都是精銳老兵了,所以朱慈烺才選了個折中的辦法,三年後這些老兵陸續退役,分到全國各地去,田也就在當地重新分。
而有了這種榜樣和三年的緩衝期,那些軍戶中的預備新兵們也將成長起來,隨時可以編入正兵,遇到戰事,還不個個嗷嗷直叫?爭先殺敵?
“黃得功,你率右軍五萬,軍戶三十萬,負責鎮守山海關和薊鎮各關隘,練軍種田,不得懈怠!”
“臣遵旨。”
黃得功一臉凝重的答道。
顯然也知道這絕對是個艱鉅的任務,練軍好辦,可對管理三十萬軍戶種田養豬,心裡卻沒有半點底氣。
吳三桂心裡卻是咯噔了一下,按照常理,應該是他去山海關薊鎮才對,但這種念頭也只能悶在心裡。
“周遇吉,你率領後軍五萬及三十萬軍戶,去通州附近圈地練兵種田。”
“是陛下。”
周遇吉趕忙答道,同樣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吳三桂,你率領前軍五萬及三十萬軍戶,負責在京師南面圈地練兵種田。”
“是陛下!”
吳三桂也只得老老實實的答道,如今他已經生不出任何小心思了。
“英國公,你同樣率領左軍五萬及三十萬軍戶去北面的三河縣負責屯田。”
“臣領旨!”
英國公有眾多的家僕管事,對於種田養豬倒是沒怎麼擔心,只擔心別圈到自家的田。
“各軍正兵分配整編事宜,由貴妃全權負責,至於軍戶朕會派人統計造冊整編完後,再分配給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