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京城城牆高大且堅固,據悉,那小皇帝這半月來四處收刮糧草,收容流民,整軍備戰,又拜那周遇吉為守城大將軍,儼然已做好殊死抗爭到底的準備。若強行攻城,傷亡恐無法估量。
臣建議,可先派使者入城談判,要求那小皇帝同意大王割據西北,再賜錢糧若干,我軍暫退也未嘗不可。”
半晌後,軍師李巖才出列一拱手道。
帳中頓時就炸開了鍋,議論紛紛。
“呵呵,李軍師,我軍一路勢如破竹,如今百萬大軍兵臨京師,明廷早已是強弩之末,只差一步便可直搗黃龍,你卻讓大王議和退兵,亂我軍心,其心何在?”
“不錯,大王乃蓋世英雄,真龍天子,眼見大業可期,李軍師卻讓大王終途而廢,給明廷喘息之機,莫非李兄心中對朱明仍存著一絲幻想?”
牛金星呵呵一笑站了出來,緊接著宋獻策也開口說道,說完還直直的盯著李巖。
“是啊!這個時候他孃的怎能議和?”
“呸,議個狗屁的和,你們文人就是囉嗦,屁事多。”
“照俺說的,直接殺進城去,要什麼沒有?”
一眾武將也都七嘴八舌的說道,表示出了對李巖提出議和的不滿。
大家拼死拼活,不就是等著這一天嗎?
等著殺進城去,大王登基,冊封文武百官,大夥封侯萬代,封妻廕子不好嗎?
怎麼能終途而廢?
主位上的李自成同樣眉頭微皺,臉色陰沉。
李巖也知道自己犯了眾怒,但義軍如今看似勢大,實則根基不穩,隱患重重。
一旦受挫或遭創,便會引發不可預測的後果。
所以只得再次解釋道:“大王,北方早已糜爛不堪,明廷也不過是在苟延殘喘。
先不說我軍強行攻城傷亡如何,最後就算攻破京師,無非也就是得到一座空城,於我軍而言其意義並不大。
京師一破,江南軍民,文臣士紳,必會另立新君,與我軍不死不休。
而北方建奴又狼子野心,早有窺視我中華之心,必然會趁我軍立足未穩,大舉南侵,那時我軍將腹背受敵啊!”
“哼!危言聳聽,我軍擁兵百萬之眾,又豈會懼那關外區區一夥蠻夷奴寇?我王有豈是崇禎那小兒能比?”
牛金星滿臉不屑,再次冷哼一聲,反駁道。
“崇禎志大才疏,剛愎自負,自無法與大王相比,然關外建奴也並非蠻夷奴寇。
那奴酋皇太極胸懷大志,觀其種種,比之其父更勝,乃不世之雄主。
若我軍在京師城下傷亡過重,或久攻不下,陷入僵持,到時糧草不濟,必被其所趁。
大王,與其冒險攻城,不如儲存實力,得其錢糧,退回西北休養生息,整軍備戰,待得數年,兵精糧足後,大王再揮兵席捲天下,屆時何人可擋?”
李巖說到最後,朝著李自成一揖到底。
牛金星還要再說,李自成卻是擺擺手,起身道:“軍師所言確實不無道理,明日就先派一使者進城去談判吧!
若那崇禎願意妥協,俺老李便在認他做兩年皇帝也無不可,但若他冥頑不寧,那就怪不得俺老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