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眾文官失魂落魄被直接趕了出去,右側的勳貴武將們都是非常的解氣。
就連英國公和定國公心中都大呼痛快。
他們料到陛下不會將大權交給文官,卻沒料到陛下竟這般給力直接。
這魄力,即便太祖成祖都有不及呀!
“眾愛卿對朕任命周遇吉為守城大將可有異議?”
朱慈烺卻是再次看了過來。
對文官他可以粗暴直接,可對這些勳貴和武將卻必須要以理服人。
“啟奏陛下,周總兵雖久經戰爭,然畢竟職屬山西總兵,若擔任京師守城大將,恐有不妥,京營將士也未必心服,望陛下三思!”
有了剛才文官的教訓,勳貴們態度也客氣,小心許多,一名伯爵出列道。
“臣附議,望陛下以大局為重,另擇賢臣良將!”
“啟奏陛下,英國公一脈世代忠義,為國盡忠者數不勝數,乃天下武將之楷模,臣建議由英國公總攬全域性,必能使內外諸軍上下一心。”
“臣附議!”
“陛下,定國公一脈,世代忠良,先祖們曾跟隨太祖成祖橫掃天下,功勳赫赫,臣建議由定國公執掌內外諸軍…”
一時間,勳貴們竟分成兩派。
一派選擇支援定國公,一派選擇支援英國公。
說著說著竟爭吵了起來,有甚者更是挽起袖子,準備大打出手。
至於周遇吉,早就被遺忘在了角落,唐通和吳湘始終都冷眼旁觀。
看著一眾勳貴們開始推拉扯嗓,爭的面紅耳赤,朱慈烺心中跟明鏡似的。
這幫傢伙如今也變聰明瞭,竟然還知道給他演戲,造成兩派不和的假象,以便讓他這個皇帝寬心制衡。
“肅靜!”
王德化見場面失控,只得再次喝道。
“朕自是相信兩位國公的忠心與能力,由兩位國公其中一人節制內外諸軍,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都是最合適的。
然,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兩位國公長期在京,對闖賊知之甚少,知己卻不知彼,勝負實在難料。
而此戰關乎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也關係到在座的身家性命,榮華富貴,是半點風險都不能有的。
所以要以守住京城為首要目的,來選擇守城大將,兩位國公可有十足把握?”
“這…臣必竭盡全力,與京師共存亡。”
兩人臉皮終究不夠厚,沒有拍著胸脯保證,而是委婉地拜道。
其實兩人心裡也確實沒底。
“朕不要你們與京師共存亡,朕只要你們守住京師,打退闖賊。”
“朕之所以選周愛卿為守城大將,那是因為他在寧武關憑藉區區萬餘兵馬,不但阻擋住百萬賊軍,還擊殺賊軍高達二十餘萬,若非最後兵盡糧絕,朕下旨讓他棄關回京,賊軍仍無法越雷池一步。”
“兩位國公,若換作你二人其中一人,能否做到這一步?”
朱慈烺說完後,眾人皆是露出震驚之色,齊齊看向了末尾的周遇吉。
也終於明白陛下為何執意要選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