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尺木凝神看去,果有幾條大船,從西向東而來。那大船長有數丈,高有兩層,上有帆,下有槳,船上還都插有旌旗,只是看不清上頭的字跡。這大船帆急槳闊,行駛起來,還快過飛魚,直奔東邊那小船而去。
那小船上之人,共有三個,俱是女子。其中一個,削肩細腰,穿著緊身的衣裳,身上已是溼漉漉的,顯然她便是那幾番下水之人,只聽她喘息道:“還是沒有……”
另一個女子不過十七八歲,她臉上掛著些許愁容,嘆道:“哪裡就是這般好找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第三個女子,相貌清秀,她坐在船頭,忽而叫道:“風塵、佩蘭,快看,有船向我們駛來!”
原來這三人是張風塵、孫佩蘭、藍杉她們三個!孫佩蘭先前見唐門“桃夭”之毒所向披靡,搞得綠林眾人人心惶惶,便費盡心力,研製解藥。孫佩蘭身負孫家的家傳醫學,更兼醫賦天稟,幾番嘗試下來,總算配出了一種解藥,喚作“落雨”,取“雨落桃殘”之意。雖是如此,這解藥仍舊難竟全功,抵禦不住“桃夭”毒性。她曉得太湖裡有一種金眼銀魚,能解萬毒,這才約了張風塵、藍杉兩個下了洞庭山,入水尋魚。張風塵生於海外,自有極好的水性,藍杉又長在太湖,對湖裡狀況極為熟悉。
張風塵、孫佩蘭、藍杉三人發覺有大船來追,知道是湖外的唐門之人進了湖,便要掉轉船頭,不料早有兩艘大船截了歸路。這小船一時進退不得,在茫茫太湖之中,遇著這般猛舟鉅艦,必沉無疑。
藍杉見無法迴轉,急道:“向北去,上了岸再想法子!”
張風塵三人只得向北划來,而這向北,正是魏尺木等人所在。
那幾艘大船見這小船向北逃竄,便合在一處,並作一排,向那小船追去。大船共有五艘,仗著槳力,越追越緊。不多時,兩者相距只有百餘丈之遠時,那大船之上機括髮動,只見一支支巨箭,足有六七尺來長,盡射入那小船之中。
原來是這五艘大船之上都裝有排弩,這弩還非尋常之弩,俱是寬臂高弦,長弓巨箭,能射出一百多丈!
張風塵三人見飛箭如雨,自忖躲閃不過,索性都躍入水中,向岸邊游去。好在她三個都是水性極佳之人,在水中游動,比在船上還快許多。
那正中一艘大船,裝飾奢華,船頭甲板之上設有華蓋,華蓋之下坐著一個華衣少年。這少年身畔立著四個侍女,身後則站著三個精壯漢子,更兼船舷之側,列有兩對護衛,顯然身份十分尊貴。
船頭上其中一個黑衣漢子見水中三人拼命遊動,大笑道“且看你們能跑到哪裡去!”
另一個綠袍漢子也開口大笑,其聲粗魯不堪,叫道“瞧,還是三個女人,說不得要讓弟兄們快活一回!”
那三個漢子中尚未開口之人,緋袍大袖,鼻若懸膽,須若虯根,約莫四十歲上下,他此刻上前幾步,對著那坐在華蓋之下的華衣公子一禮,笑道“唐公子,且看黃某手段!”
言罷,這緋袍漢子便躍身而起,跳出船板,輕輕落在了湖面之上。這緋袍大漢初落在水面之上,便整個身子倒下,竟是面部朝上地伏在了水面上。繼而他雙腿曲起,蹬入水中用力,身子卻如鯉魚打挺一般,向前一竄便有數丈之遠,不過幾個呼吸之間,便已躍到了張風塵的上頭。
船上眾人見這緋袍漢子露了這一手,齊聲喝彩道:“這一招‘魚翔天際’到底了得,‘顛倒涪江’之名,果然是不曾虛傳!”
原來這緋袍大漢竟是名震蜀中的綠林豪強黃元龍,黃元龍自幼長在涪城,練就了一身水上本領,後來又得勢於涪江,仗著武功,慣能為非作歹,攪得來往客商無不心驚膽戰,因此得了這麼一個“顛倒涪江”的諢號。後來唐門出山,黃元龍初時還有心觀望,忽聽得萬犬幫、飛蛟幫、鳴竹幫等幫派一夜之間,人畜盡死,便早早降了唐門,一路東來,倒是為唐門殺了不少鹽幫之人。
黃元龍仍舊伏在水面之上,只是此刻已然是面目朝下,只見他猛吸一口氣,肚子圓漲如球,繼而對著水面吹去,卻見那水面被他一吹之力,竟如鍋滾釜沸,炸裂開來。
船上眾人瞧見,又讚道:“好一招‘烹江煮海’,端的厲害!”
水下的張風塵忽感到一股怪力纏身,竟有烈火灼燒之感,而且此感愈來愈強,幾近不能自持,她知道是水上之人作怪,只得浮上水面。張風塵甫一露面,便掣出腰間寬刃,一把向黃元龍砍去。
黃元龍這一招“烹江煮海”,乃是得以於他修煉的獨門內功《離火訣》,他所運之氣,所發之功,皆有火灼之感。黃元龍用了這般絕技,自然是為了逼張風塵出來。
黃元龍見張風塵揮刀而來,大喝一聲道:“來得好!”
只見黃元龍雙掌向裡一拍,使一招“敲山震虎”,兩隻巨掌便把張風塵砍來的寬刀拍得一連幾顫。
張風塵先前幾番下水,早已是筋疲力盡,此番又強行出刀,被黃元龍雙掌一震之下,手中寬刀幾近脫手而飛,更兼這刀上又傳來灼燒之感,直透心脈。張風塵被這震盪之力壓迫,再難堅持,“撲通”一聲又栽入水裡。
黃元龍在張風塵躍出水面時,便已看清她的模樣,心中喜道,“倒是個大美人兒,也不枉黃某費了這一番手腳!”
喜歡殘唐局請大家收藏:()殘唐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