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聲音而出的是三個半百老者,三人俱是白袍,上有七朵赤色火焰,頭上分別纏著青、黃、紫三色的頭巾,就那樣現身在十六羅漢外圍,各據一點,三分而立。
“三才陣”對上了“羅漢陣”,倒也平分秋色,各擅勝場。十九個人各展本事,頻施絕技,一時間難分勝負。
而失去羅漢陣保護的眾武僧,不論老幼,都被摩尼教眾屠戮乾淨。十六羅漢見少林子弟一個個地死於刀下,成了冤魂,怒氣直衝霄漢。羅漢盛怒之下,陣法威力倍增,十六條棍舞成十六條出澗蛟龍,夾風挾雷,激盪無比,猛烈地衝擊著三才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眼見這十六羅漢就要衝破三老結成的三才陣,三老不敢後退,死死撐住,俱是被飛揚的棍氣掃中胸膛,各噴出一口老血。
十六羅漢怒氣不減,金衣金棍金面目,正如天上的羅漢下凡,吼如雷,嘶如霆,動如風。
就在此時,陰陽兩界主突然出手,羅漢陣並沒有露出絲毫破綻,他二人就這樣強行插入了陣中。兩人分別挫段一根長棍和幾根肋骨,也都被其餘長棍掃中,倒飛出去數丈,身上長袍以及衣裳下的軟甲一齊破裂!陰界主破裂的衣甲下面露出了紅色的褻衣,這沒說過話的堂堂摩尼教陰界主竟是個女人!好在兩人內力深厚,再加上穿著貼身軟甲,抵消了大半棍力,這一番雖也是渾身火辣辣的疼痛,卻不至於傷筋斷骨。
原來陰陽兩界主見“三才陣”難以阻擋十六羅漢,便出此下策——以身廢陣,硬吃幾棍,不惜搭上兩件軟甲也要先廢掉其中兩個羅漢,這才破了最為難纏的羅漢之陣。
羅漢陣少了兩人,威力大減,便有隙可尋。陰陽兩界主再次猱身再上,配合三老陣法,如同驅狼趕羊,十六羅漢紛紛戰死。那為首之人臨死前感慨道:“若非有兩位師弟隨方丈遠行,憑我等新創的十八羅漢陣,斷不會讓賊子得逞……”
至此,傳承數百年的羅漢陣被破,威震江湖的十六羅漢,也盡數殞沒。而十八羅漢,或許,還會再有吧?
方駁沒有感慨,雖然為此折了不少教眾,但少林一派,即便不至於在江湖中除名,卻也名存實亡了。
藏經閣是少林寺最為神秘的地方,相傳七十二絕技乃至天下武功盡藏於此,藏經閣不毀,少林就不會亡。
方駁當然希望得到這名譽天下的藏經閣,然而藏經閣數百年來從沒有外人進來過,也沒有外人出去過。凡是覬覦藏經閣之人,不論是神偷大盜,還是奇人異士,都死在了門前、窗下、閣頂。
此番摩尼教上萬人到此,自沒有進不去、出不來的道理。然而,這上萬人還是被攔了下來。
三個素衣老和尚,就這樣盤坐在藏經閣門前。一丈開外,盡是摩尼教眾人的屍體,積如山石。就連陰陽兩界主也被三人一掌迫退,方駁自忖這三人武功恐怕還在少林方丈之上。
中間那個掃帚眉的老和尚開口道:“我等乃是守閣人,不問別事,不出此間,但人在閣在,這天下雖大,卻還沒人可以闖將進來。”
原來少林寺歷代皆有鑽研武學的少林和尚,一生痴迷武學,長年累月守在藏經閣,也被束縛在了這裡,不問閣外之事,哪怕是少林被滅門毀寺。
方駁聞言眉頭大皺,心道,“藏經閣雖好,但若是為此折去許多人手,卻也得不償失,即便縱火焚燬,怕是這三個老和尚也會發了瘋地報復。這少林數百年底蘊,看來絕難毀於一旦。少林雖滅,但太室山據此不過十里,若是那些老傢伙聞訊趕了過來可就麻煩了……”
摩尼教眾已經離去,只是,少林寺裡的弟子死傷已盡,就連屋群塔林也被焚燬搗爛了不少。
偌大少室山,此時竟只有三個活人!
……
壁立千仞,流風飛雲。
入冬以後,冰漬雪花之下的華山更加險峻,讓人望而生畏。只有巖壁上一株株鬥霜傲雪的青松,給人些許攀登的勇氣。
華山雖大,但這些年來只有天人派這一個門派。因為武林、綠林兩家大戰,天人派精英弟子也被調走了不少,險陡的山道上,竟沒一個身影兒。此刻看去,應著風霜,倍顯蕭條。
近日,摩尼教五行、六合兩旗上萬的教眾已喬裝打扮,分批地進了潼關,隱藏在華山附近,覬覦著這天下第一險、武林第一派。
方駁滅了少林之後,並不走漏風聲,兼程趕到了華山之地,蓮花峰下。方駁並沒有傻到強攻華山,畢竟天險之地,稍不留神,便會葬身於萬丈懸崖。天人派與少林不同,雖然登山之路同樣是無人把手,卻處處機關,尋常人可走不得,就連許多天人派弟子下山、上山都需要有人帶路。
好在華山之秘,方駁已經握在手中,這還要多虧杜門掌門蕭下送來的訊息。
杜門近百年來,一直唯天人派馬首是瞻,也正因為此,才免於被天人派吞併,沒有步馬門、韓門等儒教名派的後塵。可到了蕭下這一代,蕭下心比天高,自認為才智過人,不甘心久居人下,他苦心琢磨,總算攀著了摩尼教這杆大旗。杜門、摩尼教雙方背地裡共謀大事,蕭下百般攢動凌霄發起武林、綠林之戰,並把武林之秘悉數給了陽界主,而陽界主則許諾他滅了天人、少林、茅山三派後,使他杜門成為武林第一派。武林同盟一事雖是朝廷之意,掌教之旨,可三大派的掌門並不十分樂意為朝廷賣命,此事得成,自有蕭下一分口舌之勞。
喜歡殘唐局請大家收藏:()殘唐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