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本回來之後趙鶯鶯就告知了古氏來借錢的事情, 認認真真道:“這個事情我思來想去還是要和你說一聲,給哥哥嫂嫂借錢的事情不只是借錢那麼簡單。若是這一次生意成了,那自然沒什麼好說的。可要是生意不成, 能上門要債嗎?”
崔智和古氏的情況就是這樣,家裡相比普通人過的還算可以, 可是要說有什麼餘力, 那就是沒有的了。再加上一個得了富貴病的侄兒, 總不能到時候做弟弟做弟妹的人去上門催逼吧?
“我的意思是,要麼不借這個錢,要麼借了之後就不要做指望還。”趙鶯鶯輕聲細語不緊不慢地把話說完, 抬頭瞅了一眼崔本, 見他不說話,這才接著道:“不然到時候傷了情分, 也討不著什麼好!”
親兄弟明算賬是對的, 將感情和利益混為一談,更多的後果是感情和利益都沒有了。可是有些時候還是要鬆一鬆手,什麼東西都以利益的事來計較, 那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崔本聽到趙鶯鶯這個話, 眼睛裡浮現出意思詫異, 然後就是了然,緩緩地點了點頭:“這件事就按你說的辦,我算算家裡能拿出多少錢。”
正像是古氏擔心的那樣, 趙鶯鶯和崔本願意借錢的可能性比尤氏、吳氏兩家要大得多,可是她依舊沒有抱太大的心思, 就是因為崔本和趙鶯鶯拿不出多少錢。崔本如今正在事業發展的時候,賺的錢除了養活一家就是投入生意的擴大了,要說有積蓄實在是為難。
至於趙鶯鶯的私房錢,且不說趙鶯鶯如今自己辦生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錢也用出去不少。就算沒有這件事,讓趙鶯鶯拿私房錢也是一件不好開口的事情——不阻止丈夫拿家裡的錢借給兄長就算是和通人情的妻子了,還讓人拿自己的嫁妝錢,這未免強人所難。以己度人,古氏知道其中難度。
崔本在紙上劃劃寫寫,計算半天才清楚:“我最多能抽出一百兩銀子,抽的太多了怕到時候有什麼急事周轉不過來。”
趙鶯鶯點點頭:“那你就別抽了,一百兩銀子在賬上你還安全一些。我原來本來就留了一部分錢在手上,又不是全投在生意上了!有兩百多兩,零頭留下,湊個二百兩的整數給四哥四嫂送過去。反正我也沒什麼花錢的地方,不用備著這個錢。”
崔本愣了愣:“不行不行,給四哥借錢卻用你的錢,到時候可怎麼說?”
“就這樣吧,我估計四哥四嫂最多在大哥大嫂那裡能借到一點兒。你這裡只抽一百兩出來,到時候能做什麼生意?出門做行商的路子,做準了確實賺錢,可是本錢太小也難發家。這二百兩一百兩算我借四嫂的,另外一百兩是你借四哥的,算是我給你墊的。”趙鶯鶯給崔本算計的清楚。
說過之後自己也笑了:“這樣說起來我就是你債主了...你可要記得好生聽話,不然我可是會催債的!”
崔本知道趙鶯鶯的個性,他自己也不是扭捏的。只心裡暗下決心,日後一定把二百兩全還給趙鶯鶯。至於表面上,便幹幹脆脆地答應了下來。
趙鶯鶯第二日就找古氏,帶上了二百兩銀子,包在一個褡褳裡遞給了古氏:“嫂子,我和本哥如今把錢都投在了生意上,只能拿出這些來,你可別嫌棄。”
古氏沒想到趙鶯鶯來的這樣快,剛開始聽她說話的時候還心裡一嘆,以為這是要藉口不借了。直到趙鶯鶯說完,遞上褡褳,她摸出褡褳的分量了,這才知道自己想錯了。開啟褡褳,裡面是白花花的銀子二百兩。而且都是上等的紋銀,用不著再去費火耗。
“裡頭有二百兩,能拿出的也就是二百兩。”趙鶯鶯在旁低聲道。
想到這些日子自己四處借錢,妯娌家裡,孃家那邊,好一些的是無能為力,對她是愛莫能助。壞一些的對她甚至冷嘲熱諷,話裡話外是說他們夫妻兩個還不死心,當初崔智做生意虧到那樣的事情還沒吃到教訓嗎?還要再來?
其實崔智也是虧怕了!只不過日子過不下去,他有什麼辦法。兒子的病壓在肩頭喘不過氣來,總不能讓他什麼辦法都不想,坐等著家裡被耗空,一家人了無生機吧?
古氏眼圈發紅:“你們、你們,我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你和本哥兒放心,本哥兒他四哥賺了錢立刻就會還錢的。”
她知道這個時候說什麼都不管用,就是這句話還實在一些。
趙鶯鶯卻搖搖頭,讓她別著急——這種事急得來?更何況她已經做好了收不回來的打算了。
這樣想並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實在是當年崔智做生意的故事太神奇了一些,竟是做什麼虧什麼,無論在保本的生意都是一樣。不像是正常情況,而像是老天故意為難他。即便趙鶯鶯不信這些的,心裡也有一些莫名的忌諱。
“還有一件事,借錢的這個事情,嫂子對外面說的時候別說二百兩,說個少些的數......若是大嫂有借錢,那就說一個和大哥大嫂一樣的數。要是大嫂那邊沒有借,就說五十兩。”
趙鶯鶯是深思熟慮之後說出這個打算的,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和光同塵就好。若是妯娌們都不借錢,她借了,而且借的數字還不小,是不是就顯得妯娌不太好——外人肯定能理解其他人為什麼不借,畢竟大家賺錢都不容易。
可是要是有了趙鶯鶯崔本做對比,那未免就顯得別人有些不是東西了。
得了這樣的評價,她自己被妯娌擠兌幾句是小事,最怕的是傷了崔家幾兄弟之間還算不錯的情分——別看崔智難得借到錢,其實崔家幾兄弟之間互幫互助做的不錯。在趙鶯鶯看來,這在兄弟很多的人家已經算是上上簽了。
另外還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影響,譬如說上門打秋風借錢的親戚之類,這些就不用說了,總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古氏並不笨,趙鶯鶯略微提示了幾句之後她就明白過來了。保證道:“弟妹你就放心吧,這件事我守口如瓶。”
最後崔家大哥到底做主借了弟弟一百兩銀子,據說為此大嫂頗有微詞,覺得借的多了一些。大概在她眼裡,少借崔智一些恐怕還能少虧一些。然而不管中間有什麼過程,至少結果是好的,這樣她借錢出去就顯得不怎麼打眼了。
然後也不管夏日正熱,崔智就用銀子買了一批夏日正用得著的紗料、扇子等,這些揚州本地特産在外也聞名,販出去算是很好賣的那種。
和幾個同樣打算外出跑商的後聖合夥湊了半船貨,上路出門了。
對於崔智這個時間出門,唯一有意見的是崔父。因為崔源在秋天就要成婚了,這個時間出去,年前趕不趕的回來還兩說!反正崔源的婚事肯定是趕不上了。弟弟的婚事在即,哥哥卻出門不能參加,家裡人都不齊整,這未免讓人不快。
不過崔父也知道這個兒子的境況,說不出什麼讓他等到崔源成婚之後再去的話,所以這種意見只能放在心裡。
倒是婚事的主人公崔源自己是無所謂的,他本身就是心胸豁達敬愛兄長的那種人。崔智這一次重新振作打算出門做生意,他是真心祝福的,至於有沒有錯過自己的婚禮,他並不很在乎。
而就在這種種事件當中,炎熱的夏天總算是過去了——這個夏天整個揚州百姓都不太好,實在是太熱了。幾乎每日都有人因暑熱而死,中暑者更是不計其數,家裡有老人的都格外擔心。別的不說,趙鶯鶯冒著暑熱去了幾場白事,那大都是因為暑熱而去世的老人家!
所以當第一絲送來涼爽的秋風被感受到的時候,整個揚州就像是過節一樣高興!然後就是氣候越來越舒適,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說,這個難熬的夏天總算是過去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崔源和萬家大姐兒的婚事到了最後準備時期。崔家大嫂一個人忙活不過來,還常常要找幾個弟妹幫忙。像趙鶯鶯都有份要去幫著佈置新房,至於其他人也是四處忙著。
崔源的房子幸虧在入夏之前就手快地去修了,不然拖到夏天就糟糕了!今年的夏天如此熱,泥瓦匠很少有願意開工的!
趙鶯鶯就是要幫著崔源把新房子佈置出一個差不多的樣子,這是崔家大嫂見她不愛出門,特意照顧她的工作。因為其他各類分工都是要外頭跑,和外面的人打交道的。趙鶯鶯現在作為妯娌中最小的一個,多少受到了一些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