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可怕的不是生意都利潤微薄,而是所有生意都利潤微薄,甚至沒有利潤。
承接這種大主顧的好處在於,不管賺多賺少,至少有了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足以養活自己生意本身。至於賺錢的事情,可以看其他的訂單。
所以對於大本錢的生意,難處從來不在於進貨如何,難處在於如何把手上大量的貨物給銷出去。如果是有銷貨渠道的,那就可以十分滋潤地過日子。至於沒有的,那就想破腦袋也得找到賣東西的好辦法。
小本生意立刻反過來了,只要找到一個差不多的鋪子,東西又不比別家來的貴,維持起來賺點小錢總是不難的。可是進貨就是千難萬難了,他們拿貨少,很多時候那些織廠和牙行大經紀甚至不願意和他們打交道。他們只能直接向綢緞莊買貨——因為他們拿貨比普通人,也是長久的生意,綢緞莊給他們的價格算是一個批發價。也就是靠著這一點差價,這些小商販艱難度日。
一個好的進貨渠道足夠讓小本經營也舒舒服服,可要是進貨的事情做不好,一分錢賺不到,最後還倒搭錢進去,這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林氏拈了一枚果脯在嘴裡,大概是覺得有些酸了,立刻又喝了一口茶,這才接著道:“我家還算是好的,十三灣巷子,臨著多子街呢!整條街的街坊常常幾家合夥一起進貨,從來沒這種難處。可是外頭有這個麻煩的,好多呢!”
“不過小姑要做這個生意就不難了,到時候要什麼貨直接和我爹說,不過是進貨的時候添小姑一個——說不定進貨多一些,還能便宜一些!”林氏倒是大包大攬了下來。
趙鶯鶯笑著千恩萬謝,林氏說是這麼說,她又不是傻子,人家這是幫她呢!要是沒有林家幫忙,她不知道要多多少麻煩!
說起來趙鶯鶯做這門生意是挺合適的,到時候還可以多買一些白絹、白緞、白布,趙吉這裡只能染無花色的素緞素布,可是對於小本經營的鋪子來說,各種花哨高檔的布料本就是少數。這樣一來,中間染布一道她又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了。
更重要的是白絹、白緞、白布之類也有了囤積的理由——可別忘了她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趁著皇後今年夏天駕崩囤積白布,好賺一波快錢!
趙鶯鶯一旦決定之後辦事情是很快的,立刻就跟著林氏去了一趟十三灣巷子找林家說這件事。
揚州這麼大,趙鶯鶯又礙不著林家這點小小生意,所以林家對於趙鶯鶯要做同行並沒有什麼同行是冤家的心態,反而十分歡迎。正如林氏說的,多一個人一起拿貨,說不定還能讓供貨的讓一些利出來。
雖然這個可能性很小,可是想想好事兒又沒有錯!
林母因為女兒這幾年在趙家過的好的關系,對趙鶯鶯格外親熱,拉著她的手道:“你來就來了,還帶這麼多禮!”
趙鶯鶯確實帶了不少的禮物,崔本酒坊裡的就都有六壇,然後還有火腿、點心、米糧之類,就連現在在逐步漲價的綠豆都帶了一包過來。總之這些禮物是看著豐盛,同時還十分實惠。
林家人本就不排斥幫趙鶯鶯這個忙,現在見她如此有眼色,帶了許多禮物過來,就更加滿意了。林父不方便和趙鶯鶯這個親家侄女兒說太多話,只能讓林母和她說這生意裡的門道。
林家鋪子是林父林母一起經營的,林母懂的不如林父多,可也足夠趙鶯鶯學的了,整整小半晌,可以說的上是傾囊相授。
趙鶯鶯離開林家的時候林氏的大弟弟,如今已經跟著父母做生意的那個,甚至拍著胸脯道:“二姐放心吧,你要找個幫你經營的人也容易,就在這十三灣巷子裡也有好多呢,到時候我替你看合適的。”
“那就一切託給大哥兒了!”趙鶯鶯笑著道。
趙鶯鶯也是打算好了,大可以在林家這邊把幫她經營的人也一併找好。
她是小本經營,也用不著什麼經營上的奇才,只要熟悉這一行的做法,然後老實誠懇就夠了。而這樣簡單的要求,在十三灣巷子這一帶實在是太容易了!這裡幾乎家家戶戶舉業做布料生意,哪一個子弟對這個行當又不熟悉呢?
而那些家裡孩子多的,有些孩子就顧不上了,只能讓他們自己想辦法找出路。這個時候到綢緞莊做小夥計就是最好的路子了,來錢穩定,收益也不錯。可是像這種子弟太多了,還有很多別的年輕人也在爭搶這個機會。
這種情況下,很多多子街兩邊支巷的年輕人也沒有比揚州普通人家的青年人好到哪裡去,一無所長之下只能做一些錢少活多十分累的工作。這時候要放風出來找一個夥計,那實在是太容易了。
只不過趙鶯鶯並不是這邊的人,要說熟悉當然是林家更加熟悉,一事不煩二主,趙鶯鶯也就一應拜託給他們了——更重要的是,林家顯然對自己的街坊鄰居更加了解,找一個靠得住的顯然比趙鶯鶯簡單多了。
林家拜訪完之後趙鶯鶯就要去找鋪子,這件事不好託付給其他人,趙鶯鶯只能抓住了崔本——崔本這才知道趙鶯鶯辦事情這麼快,他沒留神的功夫竟然就進展到了要買鋪子的地步了。
趙鶯鶯與他細細道:“這件事只好讓你去做,到時候對外就說是家裡租下來的。我的嫁妝裡頭有一大筆錢,這你是知道的,那是我在家做繡活賺的。我本打算補貼給家裡,反正我有這門手藝,總能賺回來。可是我娘一定要給我,最後我拿了一部分走——這筆錢不好招搖出來的。”
所謂財不可露白,趙鶯鶯這點錢對於揚州大戶來說肯定不算什麼。可是她周圍的親朋好友大多就是她家那樣的,甚至不如她家的。要是她那樣會賺錢的名聲傳了出去,到時候恐怕會有許多不方便,光只說借錢打秋風的就會多不少了!
崔本也是明白趙鶯鶯意思的,當初收到趙鶯鶯的嫁妝冊子也沒有傳揚出去。這時候趙鶯鶯這樣說,他也能立刻明白過來。點點頭:“放心吧,這容易的很!買個鋪子可不是小錢,如今家裡擠出這個錢也艱難,你說是買的,人家恐怕還不信呢!”
因為是做小本生意,鋪子的要求就不算高了。像是多子街這種地方,買不起也沒必要,自然想都不用想。甚至說甘泉街這種主街都算太好——當然,這也是因為在這裡買一間鋪子頗為不容易。
甘泉街的鋪子,一間門臉的小鋪子也要三百多兩了,過多去的三間門臉要價五百兩到七百兩不等。現如今崔本甘泉街上的酒坊鋪子也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他每個月付租金租來的。
趙鶯鶯還要留著錢做生意,以及囤積布料,要是錢全花在了鋪子上,她還做什麼事兒?
最後兩人把目光放在了城南那邊,首先那邊窮,所以哪怕是主街上面鋪子也便宜。這也是為什麼崔本在城南建了酒坊,圖的就是那裡地價便宜、工價便宜,酒水走官河運出去還方便。
然後,窮雖窮,別的生意不好做,布料生意卻不像想象中那麼難。衣食住行吃飯穿衣,有些東西不是想省就能省的。這布料生意在這上頭不如米糧生意,可是競爭也能小一些——哪怕是城南那邊,米糧店也不少了。
“再苦再窮一年到頭總也要扯兩尺布的。”趙鶯鶯邊想邊道:“而且所有的地方都是既有窮人又有富人,總有生意好做。”
另外就是崔本的酒坊已經建在那邊了,趙鶯鶯還有一位姑父在那邊做地頭蛇,趙鶯鶯在魚龍混雜的城南做生意並不是沒有依靠,也是省了不少麻煩。
既然是已經拿定了主意了,崔本也就不再多說,他只管給趙鶯鶯找鋪子就是。
而這其實也不難,他趁著去城南酒坊視察的時候就和幾個相熟做生意的提了一番。甚至不用去找要賺中人錢,而且不怎麼可信的牙行,大概過了四五日就有人到甘泉街崔本的鋪子裡來傳訊息了。
按照趙鶯鶯和崔本商量的種種要求,符合的鋪子已經有眉目啦!
來的是崔本的一個熟人,本來是做腳店生意了,平常客人來來往往多,訊息也格外靈通。抓住崔本的手就道:“這一次你可得謝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