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王氏已經和他們說了,先住著,差什麼傢俱家裡一點點添就是了。
趙鶯鶯已經很滿意了,把自己的一些行禮,譬如說被褥衣裳這些全都收拾好。王氏來看的時候還贊了她,最後拿她來教訓趙蒙:“你看看,鶯姐兒還比你小呢!這就知道自己收拾了,你呢?什麼都不管就知道傻玩兒。”
趙鶯鶯站在王氏身後,在王氏看不見而趙蒙看得見的地方對趙蒙故意笑了笑,趙蒙氣的要命,卻拿這個妹妹沒有辦法。因為趙鶯鶯一慣表現良好,在王氏和趙吉那裡信譽不知道好趙蒙多少。她告趙蒙的狀一告一個準,趙蒙告她的狀,那就毫無回應了。
趙鶯鶯對著趙蒙使壞一回,就蹦蹦跳跳地和趙芹芹一起去新房子‘探險’了。趙芹芹還沒住過這麼大的房子,趙鶯鶯是對新家格外感興趣,兩個人一拍即合,那一處角落旮旯也要去看。
最後看的是前頭的倒座——之所以叫倒座,那是因為和正屋相對,朝向相反,門不是朝外開的,正好是朝裡開。這樣的倒座一般是用來做柴房、灶房、馬房等,趙家當然也不例外。
四間倒座有一間是柴房,有一間是灶房,還有一間是車馬房,最後一間空著,實在是沒有用處。
車馬房其實也是空著的,因為趙家沒有車馬牲口,也沒有大車。不過趙鶯鶯想,王氏和趙吉特意把車馬房先劃出來了是有自己的用意的,說不定已經在計劃著買馬買大車了。
這並不是什麼難想到的事情,在這揚州城裡,家戶人家有一輛馬車代步才算是面子上到家了。而且不為面子著想,趙吉現在做的生意看樣子會越來越大。以前貨物多就僱傭車馬行的人拉走,東西少就一個人送上門就是了。
現在還勉強,可是眼看著僱傭車馬行的時候越來越多。這種情況能一直下去嗎?那還不如自家也置上一輛車。
另外就是柴房了,這次搬家準備做的很足,裡頭已經填滿了柴草,包括引火的稻草和稭稈,以及正經燒火的木柴,一摞一摞整整齊齊地磊著。東西不值錢,但是看的人就知道,這家人生活一定豐足。不然連自己家裡的柴草都用的緊巴巴的,這樣的人家表面上看起來過的再好,那也不過是假的。
最後是灶房,最重要的也是灶房。趙鶯鶯也算是有眼光的了,一看就知道灶房和整座宅子其他地方只是粉刷修葺不同,這裡除了牆和屋頂,其他的地方,特別是灶臺,一定是重新來了一遍的。
王氏這時候也進了廚房,趙鶯鶯看了看外面的天時,估計是快到吃飯的時候了。果然,王氏笑著對兩個道:“這灶有什麼好看的,出去玩兒去吧,娘要燎灶做飯了。”
趙鶯鶯問王氏:“娘,這灶是新壘的啊?”
王氏一邊洗著從老宅那邊帶來的鍋子等,一邊應道:“是新壘的,別的也就算了,只有這灶啊,你爹實在不肯用舊的,一定要壘一個新的,算是新家新氣象,過日子麼——不過也好,壘灶師傅手藝好,這個灶可比原來那個好,火力好控制,還不費柴火。”
趙鶯鶯看的出來王氏也是高興的——這麼多年了,她終於不用和別人用一個廚房了。除了廚房寬敞,不用怕轉不過來身之外。最明顯的大概就是調料、食材等,王氏都可以直接房子廚房裡了。
趙鶯鶯眼睛四周一瞟,就看到了灶臺上一排排的調料罐子整整齊齊,食鹽、豬油、豆油、香油、醬油、醋、大醬、胡椒麵、辣椒麵等一樣都不少。背後還有一個趙鶯鶯腰高的陶缸,上面蓋著一個麥稭稈編的拍蓋,蓋上壓著裝麵粉的布袋。
趙鶯鶯把布袋搬開,裡面是晶瑩透亮的大米,裝的是滿滿當當。
至於櫥櫃裡,從屋頂吊下來的架子上,各種各樣的食材,有臘肉臘魚香腸,也有各種各樣的菜蔬,還有紅棗、粟米、小米、玉米麵、紅薯面等,可以說是一應俱全。這可比當初在老宅的時候好看多了,那時候廚房裡根本不敢放這麼多東西。
最後是廚房屋角有一個半人高的大水缸,有了這個廚房裡用水就更方便了——之前在老宅裡沒有用水缸。因為廚房是三家人公用的,水缸自然也就是,那麼打水就會成為一個互相推諉的事情。
所以幹脆不用水缸,都是各家用兩個水桶,要用水了就從水井打兩桶就是了。
說到水井新家這邊也有水井,剛剛進門的時候趙鶯鶯就喝過這家的水了。不是什麼上等的甜水井,就和趙家小院那邊的水井一樣,普普通通。不過這樣就很好了,自家單獨有一個水井好處可是有很多的!
趙蒙就曾經和她說過:“有水井的人家好過夏,水井裡面夏天涼快,吃剩下的飯菜吊在水井裡不擔心壞。還有各種果子,洗好了浸在水井裡,拿出來吃的時候冰涼涼的。”
這個是趙鶯鶯不知道的,因為在皇宮裡的時候有冰,按照各宮不同的份例分配。別的宮是什麼樣子趙鶯鶯不知道,但是從來沒有人剋扣太後的長春宮,所以夏天裡她們都用冰,從來沒有想過用水井這種土辦法。
之前趙家小院也有水井,但卻很少有人利用起來過夏。具體原因和廚房不放東西差不多,另外水井裡放東西了妨礙別人打水,到時候肯定又是一場風波。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麼,最後就是三家人都不用水井過夏了。
趙鶯鶯和趙芹芹笑嘻嘻地出了廚房,讓王氏一個燎灶。所謂燎灶就是新的灶第一次做飯,就和新鍋第一次做飯叫燎鍋是一樣的。
燎灶一般來說都要做的豐盛一些,之前搬家的時候就有周圍的鄰舍送來了東西——這些東西按照傳統就是食材了,闊氣的人家送來的是魚肉之類,中等的人家送的是雞蛋豆腐之類,最差的也會送上一小把青菜。其中有一塊極好的排骨就是隔壁王婆子家送來的。
這時候正好用得上,王氏手藝好,家裡人收拾房子的時候她一個人做飯。等到房子收拾的差不多了,她這裡的飯菜也差不多做好了,一家人就招呼起來吃飯。
搬新家住大房當然是一件高興的事兒,就算是之前並不很情願的方婆子,真的來到新房子,住上了這輩子沒住過的舒服屋子,這時候臉上笑意也真了。
一家人熱熱鬧鬧吃飯,王氏就和趙吉商量:“剛剛搬來的時候周圍的鄰舍都送了東西,按禮節咱們也得回禮。”
趙吉一面吃飯一面點頭:“應該的,這都是應該的。”
最近家裡緊巴巴一點,不過這種不該省的地方自然不會省。王氏也是點點頭:“東西我都準備好了,只不過吉哥你要和我多跑幾戶人家。”
這種事一般都是當家人來,這也是禮節,有和鄰舍互相瞭解互相認識的意思。
吃過飯王氏就拿出禮物,東西沒有什麼出奇的。和鄰居送來的那些食材是傳統不一樣,新住家送周圍鄰舍的東西沒有什麼定例。只不過一般都是點心、尺頭、生活日用這些,反正都是平常生活用得著的東西。市井人家麼,沒有那麼多虛頭八腦的東西。
趙家這裡也不例外,該送的人家都是兩包紅糖,二十個雞蛋,一包紅棗。在他們這樣的人家裡,這是一份很中等的禮物,也就是說,既不會讓人說嘴,也不會讓人豔羨議論。
趙鶯鶯倒是覺得這樣很好,反正自家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家,不出挑還好一些,日子也能更平靜。
王氏和趙吉出去送東西,收到的當然都是好臉。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趙吉王氏夫妻兩個帶著禮物上門,再加上他們也是左近出名的好相處,大家自然樂意交往。幾乎每家都拉住說了好一會兒話。
其中以王婆子這邊最熱情,趙吉和王氏一進門,王婆子就讓小丫頭上點心和茶,並讓人叫自己的兒子王大來作陪。
王大也是一個爽朗人,可別看他平常在街面上放高利貸,還不出來錢的人怕他怕的要死。平常交往卻是一個性格很好的人——不過這也很正常,放高利貸說白了也是一門生意。平常就不好相處,這生意還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