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不是小事,即使分家了,他也應該和自己的兄長說一聲。於是輪流通知了正房和西廂房那邊,西廂房那邊他是站在院子裡說的,並沒有進屋。
要是放在往常,不論是趙吉買房子,還是不肯進西廂房,都得遭孫氏好一頓說辭。但是不知道是心虛,還是那天趙吉的樣子真的嚇到了孫氏,這些日子孫氏一直縮著脖子做人,這一次也沒有出頭說話,保持著一種難得的安靜。
買房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趙吉和牙行是說好了,牙行也和賣家說好了,但事情可沒完!之後牙行錢嫂子就帶著文契去找這附近的保長甲長,以及周圍的鄰舍,得了允許這才能把房子賣給趙吉。
因為趙吉本就是太平巷子的住戶,加之本分老實的名頭在外,這倒是很容易過了,並沒有帶來多大的麻煩。
於是接下來的事情就可以做了——付錢、納稅、告知官府,然後文契生效。
付錢當然指的是付九十兩的房錢,納稅和告知官府是一起的,以為納稅就是要交錢給官府麼。買賣房子的稅並不算重,不過各地有一些不同,不同的年份也有可能不同,有的時候本地人都可能弄不清楚。
錢嫂子這種人當然是對這種事瞭如指掌,直接讓趙吉帶四兩銀子就是——其實三兩多就夠了,剩下的就給了官府的衙役‘喝茶’。對此的好處是,當天趙吉的房屋換戶主十分快速容易,中間什麼刁難都沒有。
時候錢嫂子與趙吉道:“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咱們的這些小事兒,他們真想難為那真是有的是法子讓你有苦說不出。所以一開始就給些小恩小惠,就當是花錢買平安了。”
最後一張薄薄的房契被趙吉收了起來,上面的房主寫明就是他,從現在起,這座寬敞的宅子就屬於趙吉了。
當然,這不是說趙吉立刻就可以搬進去了。他和王氏商量:“幹脆趁著還沒有搬進去請兩個泥瓦匠師傅和一個油漆匠師傅,塗灰抹牆、揀屋頂補瓦片,還有給柱子、屋簷、傢俱什麼的重新上漆,收拾收拾能當個新房住。”
既然已經花了百來兩了,也就不在乎再多花幾兩銀子,於是王氏答應下來:“這個好,不過你要忙生意,我又是一個婦道人家,恐怕不好監工。所以務必要找幾個極靠得住的師傅。”
就在趙吉為了新買的宅子翻新找泥瓦匠師傅和油漆匠師傅的時候,左近的人家都知道趙吉家要搬新家了。雖然並沒有搬出太平巷,但還是引來了所有人的議論。實在是之前沒有一點風聲,突然搬家讓人覺得好生奇怪。
有住得近的,聽到一點趙家爭執的便神神秘秘道:“嘿,這件事吶!其實沒什麼稀奇了,不過是一大家子難相處下去,如今趙老三有錢買房子,這就自然搬出去了。”
聽的人立刻明白了弦外之音‘一大家子難相處’,有一個中年婦人便笑嘻嘻道:“前些日子的那件事聽說了沒有,要我說趙老三和他老婆十足十地倒黴了吧!假如是我也得搬,都撕破臉了還能同一個屋簷底下住著?”
所有人露出會心的笑容,當初羅正濤一家和路寶善一家去到趙家的事情所有人都是知道的。前因後果有的明白了一點,有的道聽途說倒是七七八八湊全了。這些日子在太平巷傳出了一種說法,這些說法都是大同小異,只不過幾個小小細節有所不同而已。
趙吉的女兒趙蓉蓉本來都說好了好人家的,結果因為被孫氏的騙婚攪合在裡面了,然後婚事就沒有了下文。一時的婚事就算了,趙吉家正在走上坡路,以後說不得有更好的。
真正讓人心裡紮了一根刺一樣的,一個是從這看出同一個院子裡住著的人竟是個心腸如此之壞的,誰能忍吶!另一個就是這件事到底還是對蓉姐兒名聲上面有了妨礙。或許過幾年會被忘記,但是現在這一兩年,王氏根本就不敢給蓉姐兒說親,就怕有人拿這件事說嘴!
“也不一定。”有個老大爺吧嗒吧嗒吸著煙:“兄弟各自有家以後磕磕碰碰是常事,撕破臉的也不是沒有,但是真的能搬出去獨門獨戶地過日子的有幾個?說到底還是趙老三發達了,有底氣了。”
“對對對!”有個嗑瓜子的婦女紅光滿面,小聲道:“我去看了那宅子一眼,嘖嘖,趙三這一回可算是和以前不同了。只是這房子,就比現在他家三兄弟加起來還要大還要好!”
無論是人家家庭一些秘而不宣的隱私,還是事關一個人到底有多少錢,這都是時下人最喜歡談論的事情。於是從一個說到另一個沒有人感到厭煩,反而越發興高采烈起來。
外邊是這樣議論,在趙家小院裡一樣不平靜。只不過這種不平靜不是擺在表面上的,而是藏在平靜的湖水之下。
對於趙吉說的在外面買了房子,過些日子修整好了就要搬進去,無論是正房還是西廂房,看起來都十分平靜。其實事情並不是這樣,一開始他們只是因為訊息太突然,不知所措了而已。
雖然正房和西廂房早就知道趙吉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賺到錢了,知道老三家要超過自家了,但是當事實透過‘宅子’這樣直接的東西表現出來的時候,依舊會引起他們的驚訝。
驚訝之後就是更加難以描述的心情——除開極個別心思很好的,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有一種‘看不得別人好’的心情。只不過有的人只是稍微想一想,有的人想的比較多,而有的人能把這種嫉妒變成行動。
宋氏那幾日心情都不算好,不知道是不是趙鶯鶯的錯覺,總之來自正房的目光猶如芒刺在背一直讓她覺得非常不舒服就是了。
實際上宋氏確實有盯著東廂房這邊,這是她自己也控制不住的行為。她心裡有些抱怨趙貴沒用,不然怎麼會被後來才崛起的弟弟超過。趙吉一家都能搬出去住大房子了,而她還要為兩個兒子成親沒有地方而發愁。
這個時候趙貴倒是腦子靈光了一回:“那就去找老三麼,老三那東廂房以後肯定是用不著了,咱們就先拿來給孩子成親用——這就算按照市面上的價來也才幾兩銀子而已,家裡難道拿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