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柏聞言一驚,看了羅武一眼,不禁被他的霸氣震懾到。
若是李二說出這樣的話,李文柏一定會笑他吹牛不要臉。但是這話經過羅武的嘴巴說出來,就算他的語氣再怎麼淡然,李文柏也不覺得他在裝逼。
因為羅武真的有這個實力。
而且他是個內心極其強大、心思很縝密的人,他開口說想殺,就一定能殺。
想到這,李文柏不禁在心裡暗暗感嘆起來,連三子這種級別的刺客,他張張嘴,就想著了結了。
不過佩服歸佩服,他又不能將羅武收歸麾下。如今羅武殺了楊有德,證據確鑿,無論他怎麼欣賞羅武,羅武都逃不了殺人償命的結局。
可惜了。
李文柏有些遺憾的看了羅武一眼,沒有多說什麼。
正當他準備走的時候,羅武又開口了。
“大人,如果大人不介意,請給草民一天的時間。若那人還沒有離開前庭,草民就把他的項上人頭摘了,送給大人,以謝大人對百姓的恩情。若那人已經離開前庭,草民一天後,自當回來,等候大人結案,定罪。大人以為如何?”
話剛說完,李文柏猛地轉過頭,死死地盯著羅武。羅武也看著他,但是依舊是那張麻木的臉。
羅武的話一下子驚醒了李文柏。
從文興縣到前庭,李文柏一直在躲避三子的刺殺,每次出門,都要帶上好幾個護衛,連走路都不敢走太快,怕離護衛太遠被三子抓住刺殺的機會。
三子的強大,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導致他潛意識就認為,有三子在,他只能躲,只能跑。
而羅武的話一下子提醒了他,面對三子,他也可以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
誰說面對危險只能跑了?主動出擊,將危險扼殺在黑暗中,那麼黑暗還有什麼可怕的?
同時,羅武的話,也嚇到了李文柏。
羅武是個死刑犯,把他放出去,若是他一走了之怎麼辦?這個責任誰來擔?
私放死刑犯,這可是重罪,哪怕他是刺史,也不能倖免。
更何況,羅武殺了楊邦的獨子、朱江的小舅子,他們都在盯著羅武,天天掰著手指頭算著羅武的死期。若是讓羅武跑了,他們豈會善罷甘休?
但是不得不說,羅武的建議,很誘人。
根據剛才羅武的描述,他應該確實見過三子。若他真能找到三子,成功殺掉三子,也不是不可能。如此,自己就能徹底絕了三子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從此再也不用擔心被人刺殺而惴惴不安了。
李二一看李文柏居然在認真考慮羅武的建議,一下子就急了,再也顧不上什麼尊卑有別,勸道:“大人,不可啊。羅武的實力,在前庭沒人能拿得住他。他若是跑了,再想抓他歸案,就再無可能了啊。”
羅武聞言,眼珠子微微一動,瞥了一眼李二,似乎在說,我若是想跑,又何必自首?
過了整整一炷香的時間,李文柏終於下定了決心。
他轉頭看著羅武,一字一頓道:“我如此信你,你……可不要負我。”
羅武再次磕了一個頭,嚴肅道:“羅武,定不負大人。”
……
李文柏最終還是答應了羅武的請求。
原因有兩個,一是他不覺得羅武有什麼逃跑的理由。他若真想跑,就不會來自首。而且在他探監的這半個時辰裡,羅武也有好多次逃獄的機會。正如他剛自首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感覺,他是一心求死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李文柏實在太想除掉三子了。
他實在受不了哪一天走在街上,喝著小酒聊著天,突然跑來一個小二一匕首把他捅死這樣的情景了。
所以他決定鋌而走險,答應了羅武的請求。
但他並沒有完全按照羅武說的,直接放了他。
而是讓李二在今晚減少大牢裡的防衛,然後讓羅武自己越獄。同樣只給羅武一天的時間,明晚子時之前,無論他是否斬殺三子,都必須回到大牢,並且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雖然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是李文柏選擇讓羅武自己越獄,卻是給自己留了條退路。
一旦他判斷失誤,羅武真的一去不回了。那麼他也能把責任推到羅武的身上,只能怪羅武太厲害,牢房困不住他。他自己越獄的,怪不到他這個刺史身上。最後到時候找幾個看守大牢的兄弟背一背鍋,挨幾下板子意思意思,就好沒事了。
羅武無所謂的點點頭,很痛快的答應了。對他來說,怎麼出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文柏願意給他這個機會。
最後談妥後,李文柏就走了,走時候,還是照常把牢房的門給鎖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