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聽說幾位已經商定好端硯製造的工序方案?”李文柏開門見山問道。
“是的,大人請看。”
其中一個商人將李文柏請到桌子旁,指著桌上的圖紙,開始介紹起來。
圖紙畫得很形象,介紹也很詳盡。從端石的開採到選料、雕刻、磨光、一直到最後的配盒,都有一套完善詳細的工序在裡面,除了選料需要從五個商人自家工坊那裡抽調人手以外,別的工序,本地的百姓都能完成。
李文柏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端硯賣得好不好,影響的只是縣衙的府庫。李文柏更看重的,是交合縣的百姓勞動力的分配問題。
對李文柏而言,只有吸收到足夠多的勞動力,這項工程,才是有意義的。
聽完介紹後,李文柏點點頭,表示贊許,然後問道:“依照你們的估算,這幾道工序全部展開,共需要多少百姓?”
五人聞言愣了愣,他們本以為李文柏會問能賺多少錢這樣的問題,誰知道突然問了這個。但李文柏既然都問了,他們也不好說不知道,幾人商討了一下,得出了一個大致的數量:三千人。
“三千人……”
李文柏暗暗點點頭,這個人數,不多不少,還算滿意。盡管目前為止他的手裡一共也只有三千人,還分開了兩撥,但這三千人只是百姓們三天報名的結果,還有很多鄉村的農戶都沒來得及報名。
所以李文柏並不擔心。等到端山這邊的所有工序都展開來,到時候再招人就是。
“何時可以開工?”李文柏問道。
“回大人的話,眼下小的們正在教工人們如何辨別端石石料,以及開採的注意事項,大概再過三五日,等到這邊的高臺和木架都搭建好,便能開工了。”
李文柏點點頭,又問了幾個細節方面的問題,覺得沒什麼疑慮後,便執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確認端硯的製造工序和方案。
他現在雖說是端山這邊最大的股東,但基本就是個甩手掌櫃,有這些行家在,他一個門外漢,就懶得瞎摻合了。
端山這邊的商談結束後,李文柏又帶著李二等人,去了另一邊的界河邊。
這邊本來都是荒地,現如今經過了五天的開墾,已經頗具模樣。這裡本是李成看管,在現在李成被叫去找隴右的書肆東家了,所以這邊暫時由一個叫做孫茂的悍卒看管。
“大人,李管事有事不在,這裡暫時由小的看管。”
“嗯。”
這個孫茂李文柏知道,之前軟禁曹嚴的時候,就是這個孫茂帶人堵在了曹府的門口,任由曹嚴怎麼威逼利誘,都死活不放人。
所以李文柏對他的印象很不錯。
經過孫茂的介紹,這裡一共計劃開墾一千畝的荒地,大概再過兩三天,便能全部開墾完。一半土地用來種植龍須草,一半土地用來種植蘆葦。
“同時,按照大人給出的計劃,我們已經分派人力,在附近搭建工地。一邊是宣紙作坊,一邊是書籍用紙的作坊。大人請看圖紙。”孫茂從懷裡掏出一張計劃圖紙,指著上面介紹道。
這張圖紙是李文柏親自畫的,李文柏很清楚。與端山不同,造紙作坊這一塊,李文柏都是親自制定的計劃,無論是造紙原材料的數量、作坊的規模、百姓人數,他都有過大致的估算。
“那兩個紙匠師傅呢?”李文柏突然想到那兩個老紙匠似乎在這附近搭了一個木棚,著手研究改良宣紙的方案。
“哦,在那呢。”孫茂指了指一個方向,只見遠處的河岸邊,有一個木棚,幾個身影在裡面操作著木樁,敲打著什麼,“那兩位老師傅,這幾日不停地在造宣紙,昨日好不容易造出了一張,似乎不太滿意,這不,幾天又忙活上了。”
“大人要不要去看看?”
“不必了。”李文柏沒打算去看。
設計圖紙已經給他們了,該說的細節他也說了,兩個老紙匠都是行家,他去了也沒什麼可說的,沒必要憑白給人家添堵。
若是他們成功找到改良宣紙的最佳工序方案,自然會來找他裁定。反正現在龍須草和蘆葦都還沒種下,他有的是時間等。
最後在孫茂的陪同下,李文柏大致逛了一會兒,便離開了。
畢竟他現在身份特殊,百姓們見到他難免要下跪行禮,他不想這麼麻煩,於是幹脆就站在遠處望了幾眼,不做太多打擾。
眼下草場上兩處工地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端硯的工序方案也已經敲定,就等著改良宣紙的工序方案了。
……
草場距離縣城雖然不遠,但坐個馬車,路上也要花半個多時辰的時間。
回到縣衙時,大半邊的天空已經晚霞染紅。絢麗奪目,如夢幻一般。
馬車在縣衙門口停下,李文柏掀開簾子,剛一下馬車,便停住了腳步。
縣衙門口,跪著一個人,一個漂亮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