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桂魚在村裡面只買了兩三條,最後全部被鎮上的一個酒店給買去了。
村裡面不好賣,主要是桂魚的價格太高了一點。
一斤以上的桂魚,左子良100塊錢一斤。最後一起賣給酒店,也是算的90塊錢一斤。
第三次捕上來的魚就沒有前兩次那麼多了,最後能賣的魚連兩百斤都沒有,倒是那些魚苗佔了多數。
不過有了這幾次撈魚的經驗,左子良估計水庫裡面的魚應該還有不少,只是以前釣魚的釣不到而已。
而且村裡面年底網魚的時候,用的也不是很深的拖網,很有可能拖不到底,結果經常捕不上來魚。
倒是左子良現在用的這種方法好,把誘魚的食物放在漁網裡面,等到魚進網以後,直接就把漁網提起來,那些魚想跑都沒有地方跑。
而且這段時間裡面,爺爺明天早上都會上山割一大擔魚草,加上左子良割的魚草,每天也有一兩百斤了,都投放在安裝抬網的地方。
現在就算是沒有投放魚草的時候,也經常能夠在安裝抬網的地方發現成群結隊的魚在那附近游來游去的。
明顯是左子良這段時間固定在一個地方投食的方法起了效果,水庫裡面的一部分魚已經養成了來這個地方覓食的習慣。
左子良不知道魚類會不會和人類社會一樣傳各種八卦和小道訊息,也不確定水庫裡面的魚是不是都知道在這裡經常有吃的。
畢竟龍山水庫雖然只有300來畝面積,可是看上去地方還是不小的,特別是在群山環繞下,有好幾個和左子良安裝抬網一樣的水灣,說不定離的遠的那些魚現在都還不知道訊息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左子良對賺回買魚的那三萬塊錢已經是一點都不懷疑了,只是最後純賺多少的問題而已。
而且左子良感覺自己養魚賺的錢,要比自己透過寫小說賺的錢靠譜多了。
雖然要是哪天夢到一本可以一夜爆火的小說,月入十萬、百萬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可是那畢竟是要能夢的到才行,不像自己透過水庫養魚,只要自己起網了,多多少少總是能賣一些錢出來。
日積月累之下,每年賺四五萬塊錢已經是要求很低的了。
而且這四五萬塊錢,是最後的純利潤,是可是實實在在拿出來的現錢。
不像以前在外面打工的時候,說是說一年賺了多少錢,可是最後看看自己的銀行卡餘額,才知道剩下的根本就沒有多少,全部都花掉了。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養魚的開支除了種草的種子、肥料和工錢以外,加上大頭的魚苗錢,這些差不多都是在前期就要支付掉的。
至於後面賣魚的時候,已經用不上多少開支了,每天賣一點就賺回一點本錢,等到把本錢賺回來以後,每天賣出來的錢就是純賺的。
就像現在,左子良每次賣魚的時候,都想著還要賣幾次才能把那三萬塊錢的本錢賺回來。
等到什麼時候賣魚超過三萬塊錢了,水庫裡面的魚就都是自己賺的,賣一塊錢出來都是純利潤。
每次想到這裡,左子良連跟大爺大媽們討價還價的聲音都不由自主的大了起來。
喜歡山水閒情:沉迷種田的大神作家請大家收藏:()山水閒情:沉迷種田的大神作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