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了觀稼殿的婠婠又是一路的疾行,待她回到定北侯府將手裡的點心盒子交給鳳卿城時,那棗泥卷還帶著些許的餘溫。
鳳卿城看著這盒棗泥卷一時說不清心中是何種的滋味。他抬眼望著面前的婠婠,看著她那因為疾行而微紅的面頰。天氣已然沒有那麼熱,甚至風還有些微涼。她的鬢角處卻有著一點微汗。
他捏起一塊棗泥卷來咬了一口,那因婠婠而起的混沌心緒便就瞬時的飛散了,心中唯剩下一片清明的冷意。
這味道居然是他記憶中,最為鮮明難忘的那種。
棗泥卷不是什麼名貴的糕點,它的原料很是易得。正是因為原料易得,所以講究些的人家都會在做法配比之上琢磨出自己獨特的方子。就是宮制的棗泥卷,每一宮和每一宮的做法也盡不相同。
這種棗泥卷是當年元後宮中獨有的。
元後早已不在,那座宮苑也換了新的主人。可沒想到會做那棗泥卷的人還依舊在。
鳳卿城心中漸漸的下沉著。一直以來他查著的那件疑雲重重的往事,慢慢的透出一線新的方向來。
朝野皆知元後是因傷心過度,積病而薨。而宮內的許多人包括秦王又都知道著一個“隱情”。元後非是病逝,而是因罪自盡。
原因是元後指使宮人向當年的藍貴妃之子趙子灝下手,陰差陽錯下令藍貴妃香消玉殞,趙子灝亦是臥床難起,不過三日便就夭折了。延聖帝初時不信是元後指使,下旨嚴查。而最終人證物證俱全,條條皆是鐵證。
延聖帝初時有多麼的信任元後,見到結果後也就有多麼的憤怒。他下令廢後,並要將元後永禁冷宮。
元後在那些鐵證前怔楞許久,在聽到延聖帝的話的後登時發了狂。她先是仰天大笑,而後徒手的拗斷了那幾個人證的脖頸,將那些物證打的稀碎。地門暗衛現身護駕,卻被元後搶了手中的短劍。
元後奪了兵刃卻又冷靜下來,她只是靜靜的望著延聖帝,無聲的說了兩句話後便就反手將那把短劍刺進了自己的心口。而後狠絕的將那劍身的方向一轉,又迅速的拔出來。血飛濺而出,直噴到那些護駕的地門暗衛和太監宮女的身上,濺了幾滴到延聖帝的面頰衣襟。
由始至終,她的眼睛一直一直的望著延聖帝。
......
延聖帝念著鳳家的功績,終是沒將那廢後旨意發出,甚至將此事隱瞞了下來。依舊以後禮風光大葬了元後,依舊的厚待著鳳家。只是延聖帝的心中到底生了厭恨。便就將秦王早早的打發出宮,賜了那極為不祥的宅子,從此再不願意過問。
這些往事是他耗費了許多時間和力氣查出來的。而他查出來的還不止這些,他尋出了能夠證明元後負冤的人證。
如今,他可以確定。當年的真相遠非如此。
延聖帝並不愛食棗。倒是他的姑母元後鳳嫻極喜歡吃棗子以及棗子做的一切小點。
若真相真的是那樣,延聖帝要厭恨了一切與元後相關的事物才正常。這一味當年元後宮中獨有的棗泥卷如何會出現在延聖帝的膳譜中。
天祿寺倒塌一案的亂鬥中,他曾冒進了一次。想要藉著那亂鬥將當年的事情重新揭開,好教延聖帝能夠下旨重查,以為元後平冤。可他才讓元後的貼身女官露出一點頭腳,延聖帝便就下旨斥責,掐斷了這一條線索。
若不是延聖帝在那次發現了什麼,而有意賜下這棗泥卷來試探他。那麼,他便就能夠確定一件事:延聖帝知道元後是被冤枉的。
而且,他該是一直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