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我們是來投奔游擊隊的。”陳西若說道,說完他將背後的長包裹開啟來,居然是一柄步槍。
“是槍啊!”幾個少年眼睛一亮。
“只是空槍,沒有子彈,這是我自己的槍,從保安隊帶來的。”陳西若說道。
“你等著,我去向張大叔報告一下。”一名少年說道,說完,他拔步而跑。
沈英提著皮箱站在那裡,安安靜靜地看著這些少年。看得出來,這些少年的膽氣非常壯,顯然是受到根據地抗日鬥爭的影響。
少年強,則國強!不知為什麼,沈英想起了梁啟超這句話。
很快,一個滿臉鬍子的中年人大步走了過來,跟隨在他身後還有幾個年輕人,服裝不一,身上揹著各種制式的槍,有一位居然背得還是鳥銃。
那中年人走到沈英和陳西若跟前,仔細打量幾眼說道:“在下張百川,不知道兩位怎麼稱呼?”
“我叫張西若,是新安市保安隊計程車兵,因為看不慣鬼子的行徑,便想來投奔八路軍,還請張大哥幫忙介紹。”陳西若說道。
張百川又望向沈英,沈英也做自我介紹道:“我叫沈照溪,是華北師範剛畢業的學生,曾在新安市做過文書工作,這次來根據地,投奔貴方,希望能夠為抗日盡一份綿薄之力。”說完,沈英將自己的身份證明掏出來給張百川看。
“兩位是怎麼認識的?”張百川認真地看了沈英的身份證明後,將證件還給沈英後問道。
“我們是走到前面富陽鎮時,兩人同坐一輛牛車來到這裡時,在路上才認識的。”陳西若說道。
“既然這樣,我先找個住處給兩位安歇吧,我們抗日根據地也歡迎兩位。”張百川聽完兩人的介紹後,又問了一些事情後說道。
隨後,他領著兩人在村裡面找了個住處,將兩人安頓好,並將陳西若的槍收了去。
張百川將槍拿到後,迅速向上級彙報了這件事。要知道,這時代,投奔抗日根據地的人雖然很多,但大多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有點專長或者有文化的人並不多。
沈英和陳西若兩人的身份顯然不在這些普通的百姓之列。陳西若是偽軍投誠過來的,上過戰場,會使用槍支;而沈英則是大學畢業,這年頭大學生是妥妥帖帖的知識分子,各級組織都會照顧有加,並優先吸納培養。
總之,這兩人都是抗日根據地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張百川並不敢怠慢,很快把兩人的身份情況反饋上去。
接下來的幾天裡,沈英和陳西若經過政審調查合格後,根據地的組織便把他們編入了隊伍中,陳西若進入了游擊隊,而沈英則有因為有文化,編入了宣傳科,主要任務是編寫宣傳資料,印刷宣傳標語之類的,偶而也要深入到其它農村,宣講黨的政策。
進入了宣傳科後,沈英才發現抗日根據地的工作真是能讓人忙得腳底朝天,和他在敵偽政府當稽查科科長天天讀報喝茶的日子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在地,一個在天。
而陳西若被編入游擊隊後,有事了出去和鬼子打兩丈,沒事了在村裡操練,同時幫老鄉擔柴挑水,收谷打麥,也是忙得腳不沾地。
兩人的衣服也換了幾身,但不變的都是領口處的那顆金屬扣,偶爾時兩人想法碰個面,看看有沒有什麼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