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人,我軍即將透過衛州,抵達黃河岸邊,只要渡過黃河,洛陽城就已經不遠了!”
在朔方軍中軍,一名面容似胡人相貌的中年人對郭子儀道。
此中年人正是李光弼!
雖然李光弼和郭子儀都是同為節度使,但郭子儀的資厲和威望擺在那裡,因此這支唐軍主力大軍以郭子儀主,李光弼為副。
“現在這場叛亂打成這樣了,該是結束的時候了,只待我軍和李興大軍合擊叛軍於洛陽城下,便可徹底平定叛亂!”
郭子儀眼光炯炯有神地望著前方綿延不絕的隊伍感慨道。
當初在幽州城時,李興就與郭子儀商定,若李興擊敗潼關叛軍,便立即領軍東出潼關,與郭子儀大軍合擊叛寫於洛陽城下。
因此,當郭子儀在南下的途中得知李興護送皇帝返回長安城,並守住長安城,更是匯合安西,北庭,同羅精兵一起擊敗西線叛軍後。
郭子儀便知道李興會馬上領軍東出潼關,來完當初與自己定下的平叛戰略。
因此,當郭子儀和李光弼兩軍匯合後,便馬不停蹄地急行軍直奔洛陽城,以免因自己行動來遲,而導致李興大軍孤軍深入,從而讓李興大軍陷入危險之中。
“現在東線叛軍已被李大人和高大夫給全殲了,崔乾佑戰死,田承嗣僥倖逃離。現在叛軍只剩下洛陽,陝州和攻打睢陽的幾支部隊,而李興肯定會借勢奪回潼關的,叛軍覆沒的命運已經不可逆轉了!”
李光弼對未來局勢也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時候,本官想想都感到後怕!若是當初本官沒有答應李大人率軍馳援潼關的話,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郭子儀回想當初自己的決定,臉上仍掛著深深地後怕之色。
郭子儀內心暗道:“若是自己將李興留在身邊,當潼關大敗後,皇帝出逃,長安陷落,皇帝能不能逃出生天就是一個未知數,一旦出現這樣的結局!那唐朝極有可能就此滅亡,那自己即使在河北道取得多大的輝煌戰績,都將於事無補!”
同時,智近乎於妖的郭子儀腦海中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念頭:“那就是李興早就料到潼關會失守,長安會因此而陷落,皇帝會面臨危險。所以李興早如此堅定地要求領軍馳援潼關。”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李興就太可怕了,這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
“報,長安急報!”
就在朔方軍急行軍行軍之時,一名驛卒縱馬向朔方中軍方向而來。
“稟告郭帥,李帥,長安急報!”
這名驛卒縱馬來到郭子儀和李光弼面前後,便迅速翻身下馬向郭子儀和李光弼稟告。
“念!”
郭子儀聽到是長安急報後,心中打了一個激靈,連忙吩咐道。
“李帥和高大夫打敗叛軍後,得知吐蕃軍大舉入侵隴右河西之地,聖上命高大夫領軍馳援隴右河西之地,封大夫領軍返回安西北庭,以防異族藉機入侵!李帥現已率大軍兵出潼關,和郭帥,李帥合擊叛軍於洛陽城下的平叛戰略!”
這名驛卒聞令從公文袋取出軍情塘報唸了起來。
“哼!該死的吐蕃居然敢趁火打劫,待我軍平定叛亂後,本官一定上奏朝廷,親自領軍殺入吐蕃國內,給吐蕃一個狠狠的教訓!”
李光弼聞言怒氣頓時上升,聲音氣憤道。
此時李光弼恨不得現在便揮軍殺入吐蕃國內,殺得吐蕃軍跪地求饒!
“郭帥,即然吐蕃軍會趁火打劫入侵我朝隴右河西之地,那回紇軍也會不會趁火打劫,出兵入侵我軍防區朔方?”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僕固懷恩突然臉帶擔憂之色地對郭子儀。
“不會的,回紇不似吐蕃這等死敵,回紇自天寶年間開始便與我朝交好,即使這場叛亂,回紇數年內還不會背信棄義入侵我朝朔方之軍。因此,只要我軍能夠迅速平定叛亂,就能令回紇不敢輕舉妄動,也就能保朔方之地的安寧!”
郭子儀聽了僕固懷恩的擔憂之意,認真思考後,緩緩說道。
可以說為了平定叛亂,郭子儀和李光弼將朔方大部分軍士都去平叛了,朔方之地僅留下少量軍士鎮守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