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唐玄宗非常高興,因為他看到了快速平定安?山叛亂的希望,快速平定叛亂是唐玄宗挽回威望的最佳選擇。
因為在剛剛唐玄宗收到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的捷報,朔方軍在九門全殲叛軍十萬,叛帥史思明死於戰亂之中。
彷彿回到開元盛世英明神武的唐玄宗,立即下詔封郭子儀為范陽節度使兼平盧節度使。
劉正臣降為平盧節度副使,同時升任安東大都護。
李光弼升任為朔方節度使兼河東節度使。
僕固懷恩升任為范陽節度副使。
李興升任為劍南道節度副使。
一天之後,一隊上百名禁軍護衛著宣旨太監離開長安城,前往河北道恆州向郭子儀,李光弼,李興,僕固懷恩等眾將宣旨。
??
天寶十五載六月,潼關
此時佔據了洛陽的安祿山派部將崔乾佑攻打潼關。
哥舒翰認為潼關宜在守險,不利出戰。雖曾兩次擊退叛軍,但仍上表說:“安祿山為逆,不得人心,宜持重相待,不出數月,賊勢瓦解,一鼓可擒。”
唐玄宗頗以為然。偏楊國忠日進讒言,但說哥舒翰逗留不進,坐失戰機,奏請玄宗催促哥舒翰進兵出關。
唐玄宗乃遣使四出探敵虛實,突有探子返報,叛將崔乾佑在陝兵力不足4000人,又皆羸弱無備,宜急擊勿失。
於是,玄宗遂懷疑哥舒翰,促他出兵。哥舒翰上疏奏道:“安祿山用兵已久,豈肯無備?臣料他是以贏師誘我,我若出兵,正中賊計。況賊遠來,利在速戰,官軍據險,利在堅守,何必遽求速效?現在諸道徵兵,尚多未集,不如稍安毋躁,待賊內變,再行出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奏章到達朝廷,唐玄宗迭覽兩疏,意存猶豫。而楊國忠獨進言道:“哥舒翰擁兵20萬,不謂不眾,就使不能收復洛陽,亦當收復陝郡,難道四五千賊兵,都畏如蛇蠍麼?若今日不出,明日不戰,老師費財,坐待賊敝,臣恐賊勢反將日盛,官軍且將自敝呢。”
這一席言語鬨動玄宗,一日派三使,催促哥舒翰出關。
??
天寶十五載六月初七,潼關
哥舒翰窘迫無計,只好率15萬步兵東出。行至靈寶西塬望見前面已扎叛軍,南依山,北控(黃)河,據險紮營。
哥舒翰令王思禮率兵5萬,充作先鋒。別將龐忠等,引兵10萬接應,自率親兵3萬,登黃河以北高阜,揚旗擂鼓,督陣助戰。
叛將崔乾佑帶領贏卒萬餘人,前來挑戰,東一簇,西一群,三三兩兩,散如列星,忽合忽離,忽進忽退。
官兵只見叛軍行伍不齊,不知是計。當下便揮軍齊進,漸及敵陣,崔乾佑即偃旗退去。王思禮督軍力追,龐忠率軍繼進,走人隘道,兩旁都是峭壁。正觀望間,忽聽連珠炮響,木頭石塊,一齊拋下,官軍相繼傷亡,進退維谷。
崔乾佑又率兵繞至黃河以北,夾擊哥舒翰親兵。官軍造氈車數十乘,畫龍虎,以馬駕車衝戰。哥舒翰自率親兵從高阜殺下,攔截叛軍來路。氈車馬驚奔突,陣形大亂。
叛軍察知是計,遂用草車抵氈車,積薪草於大路,順風縱火,風猛火烈,煙焰飛騰,氈車被焚,霎時間天黑如夜,兩軍不可辨認,弓弩亂髮。官軍眼被煙迷,自相鬥殺,屍血模糊。天曉,方知叛軍早退,於是,收兵退卻。
喜歡大唐潛龍請大家收藏:()大唐潛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