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宓此時有些後悔搞兵為三路之計,致使自己實力減弱,竟被敵人壓著打。難道本帥要戰死在此地,李宓望著周圍的中軍將士正以血肉之軀擋住敵人一波波攻擊。
而左右兩翼三萬水師已經潰敗,自己的大兒子李貞元生死不明,後軍已被南詔軍漸漸分割包圍了。李宓很想派軍救援後援,可是自己都自身難保了,後軍只能靠自己了。
不知道另外二路唐軍打得怎麼樣,本帥這一敗,恐怕另外二路唐軍只能暫退姚州,等待朝廷下一步指示。
“天不佑我大唐呀!”
李宓望著南詔騎兵正在瘋狂追殺左右兩翼潰敗水師將士,水師將士紛紛倒在敵人騎兵的彎刀下。而南詔步騎正在猛攻中軍和後軍,中軍和後軍的防線岌岌可危,可中軍和後軍將士依然頑強抵抗,用血肉之軀擋住敵人的不間斷猛烈進攻。
說實話,中軍將士和後軍將士能打成這般頑強,很出乎李宓的預料,李宓很清楚中軍和後軍都是一群新兵,沒有經歷場戰鬥。可就是這一群新兵卻與南詔能征善戰軍隊打上幾個小時,也不能不算是奇蹟。
“這群新兵所展現出來的頑強與韌性,讓對方南詔將軍們普遍認為,這二支部隊肯定是唐朝從西北和東北調過來的精銳部隊,否則絕不會有這麼強的戰鬥意志。若是劍南軍,恐怕和唐軍左右兩翼一樣已經潰敗了,而不會像這二支部隊苦苦支撐。”
李宓望著唐軍即將潰敗的中軍和後軍,李宓腦海中浮現出天寶十載南詔之戰,唐軍慘敗的景象,彷彿歷史又將重演。
李宓有些死志地抽出腰間寶刀,準備自殺時,旁邊副將一道驚呼讓李宓暫時放下自殺的念頭。
“李帥,你看,敵人後方出現了一支軍隊?咦?好像是咱們的騎兵部隊?
副將趙軍華眼尖的發現敵方後方出現了一支騎兵,趙軍華細看之下,隱隱發現這支突然出現的騎兵裝束好像是唐軍裝束。
“什麼,我軍!”
“果然是我軍騎兵,可這裡乃是南詔太和城腹地,這裡怎麼會有一支我軍的騎兵了?”
李宓聞言細看之下,果然發現敵人後方出現了一支騎兵,而且這支騎兵裝束很像唐軍騎兵裝束。
“待我軍滅掉這一路唐軍,本太子憑藉這巨大的軍功,這國王之位就非本太子莫屬了!”
“哈哈哈”
鳳迦異騎馬望著前方唐軍潰敗和苦苦支撐的殘部的場景,鳳迦異非常高興。就是傻子也能看出來唐軍快要完蛋了,所剩下的不過是時間罷了。
閣邏鳳在夜襲唐軍造船廠失敗後,就料到唐軍會馬上進攻,所以閣邏鳳為確保龍首關和龍尾關不失,特調二萬南詔野戰軍兵為二路分別前往龍首關和龍尾關增援。結果這龍首關二萬駐軍加一萬增援軍埋葬在龍首關,閣邏鳳還是不放心龍首關和龍尾關,又各調一萬剛招募的軍隊分別前往龍首關和龍尾關增加。結果前往龍首關增援的一萬南詔步兵,在增援途中被已經破關而入的唐軍騎兵給全殲了。
閣邏鳳在向龍首關和龍尾關派了幾路援軍後,便開始專心專意對付即將渡洱海而來唐軍中路。閣邏鳳調剩餘二萬南詔野戰軍加自己的一萬親軍以及三萬新招募軍隊共六萬人交給太子鳳迦異統率,負責解決即將渡洱海而來的唐軍中路。而閣邏鳳則是率最後一萬親軍坐鎮太和城,閣邏鳳自信龍首關和龍尾關有了二萬援軍後,抵擋住唐軍的幾個月的進攻應該不成問題。
現在只需要太子鳳迦異指揮有方,率六萬大軍解決即將渡海而來的唐軍中路。閣邏鳳便可高耽無憂,到時候只需要再堅持到吐蕃再派援軍,兩軍內外夾擊,先破龍首關外的唐軍,再圍殲龍尾關唐軍。那天寶十載南詔軍勝利的場景便會再次上演,不過這一戰確實把閣邏鳳打怕了,只要這次能擊退唐軍,閩邏鳳一定會派使者與唐朝重修舊好。閣邏鳳透過這一戰,已經深知大唐帝國遠遠不是自己一個小國便能抗衡的,這一戰即使唐軍敗了,對龐大的大唐帝國而言,傷不了根基,只能算是一場敗仗。憑大唐帝國強大恢復實力,很快便能再組織一批遠征軍攻打南詔國,直到把南詔國打趴下。可這一戰,如果南詔戰敗,那對南詔國而言,便是亡國之災,所有每場對外戰爭,對南詔國而言,不許勝不許敗。
鳳迦異第一次領六萬大軍出征,經驗不足,結果誤判了唐軍中軍登陸地點,致使唐軍中軍成功登岸。鳳迦異急忙率軍去唐軍中軍真正登陸地點,結果兩軍在此爆發遭遇戰。